ISSN 2097-6046(网络)
ISSN 2096-7446(印刷)
CN 10-1655/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推荐文章更多...

2025年, 第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10 上一期   
论著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镇痛镇静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研究
刘宇亭, 祁梦莹, 蒙斯雅, 王冰寒, 王乔莎, 何桂兰
2025 (8):  901-907.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01
摘要 ( )   HTML ( )   PDF(1090KB) ( )  

目的 构建成人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的镇痛镇静管理方案,避免镇痛镇静药物蓄积和不充分的镇痛镇静,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优化ECMO支持。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获取最佳实践证据,构建成人ECMO镇痛镇静管理方案初稿。2024年3月—5月,运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形成成人ECMO镇痛镇静管理方案终稿。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7月—9月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患者进行初步应用,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和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RASS)评估量表评价该方案应用后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9%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6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84和0.204(均P<0.001)。最终构建的成人ECMO镇痛镇静管理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评估工具、镇痛镇静目标、药物选择、药物滴定、监测)、11个二级指标及24个三级指标。该方案应用后CPOT评分<3分,患者没有产生疼痛的不良刺激,RASS评分为-3~1分,患者没有出现镇静不足或镇静过度,能够维持合适的镇静水平。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成人应用ECMO镇痛镇静管理方案全面、具体,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为成人ECMO镇痛镇静管理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术后患者并发肺栓塞危险因素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路露, 杨嘉敏, 雷新宁, 芦鸿雁, 杨丽颖
2025 (8):  908-91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02
摘要 ( )   HTML ( )   PDF(1135KB) ( )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为医护人员预防肺癌术后患者并发肺栓塞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 ∶ 3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普胸外科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33例肺癌手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5岁)、性别及肿瘤分期1 ∶ 3配对选取同期行肺癌手术且术后未发生肺栓塞的9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体重指数、术中出血量、合并症、手术时间等)、肿瘤相关情况(包括肿瘤分期、淋巴结清扫的组数等)、术前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以及护理工作相关内容(Caprini评分、是否使用足底静脉泵等)。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重指数、术后早期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有无下肢静脉血栓、既往有无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史均为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体重指数较高、有下肢静脉血栓、有既往VTE史以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较晚的肺癌患者术后更易并发肺栓塞。建议胸外科引入改良Caprini量表开展VTE风险评估,精细化高危群体的分级管理,从而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肺栓塞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专题
“安全-支持-合作”过渡期护理对肿瘤重症患者照护者迁移应激的影响
蔡喆燚, 奉水华, 蔡亚宏, 邹婵, 梁高科, 刘蕾, 陈青
2025 (8):  915-92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03
摘要 ( )   HTML ( )   PDF(1352KB) ( )  

目的 评价“安全-支持-合作”过渡期护理在肿瘤重症患者照护者应对迁移应激方面的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临床对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23年5月—2024年3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51例ICU转出肿瘤重症患者及其照护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11月—2024年3月的76例患者及其照护者作为试验组,实施“安全-支持-合作”过渡期护理;2023年5月—10月的75例患者及其照护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照护者在患者转入ICU 24 h内(T0)、从ICU转出当天(T1)、从ICU转出72 h后(T2)的焦虑、抑郁、ICU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过渡期护理措施质量及72 h ICU重返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试验组75例、对照组71例完成研究,两组照护者不同时间点的抑郁、焦虑和ICU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比较,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954.980,P<0.001,F=394.391,P<0.001,F=221.028,P<0.001);两组患者过渡期护理措施评估得分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的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57.751,P<0.001)。试验组72 h ICU重返率为2.67%,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12.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日为(18.19±2.17) d,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21.24±1.95)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16,P<0.001)。结论 “安全-支持-合作”过渡期护理干预可降低ICU转出肿瘤重症患者照护者焦虑、抑郁以及迁移应激水平,提高肿瘤重症患者过渡期护理安全和满意度,促进其疾病恢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的ICU患者出科准备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价
刘海金, 吴碧瑜, 林彩霞, 徐敏君, 余晓岚
2025 (8):  923-92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04
摘要 ( )   HTML ( )   PDF(1346KB) ( )  

目的 评估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的ICU患者出科准备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类实验研究的非同期对照法,便利选择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6对患者及照顾者为研究对象,2024年1月—3月入组的33对设为试验组,实施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的出科准备护理方案;2023年9月—11月入组的33对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科准备度、照顾者准备度、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和非计划重返ICU率。结果 64对研究对象完成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对。试验组患者及照顾者出科准备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ICU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非计划重返ICU事件。结论 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的ICU患者出科准备护理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及实践意义,可以提高ICU患者与照顾者出科准备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重症监护室患者对心电监护仪警报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陈蔚婧, 李嘉琳, 宋健屏, 肖涵瑜, 金金花, 张维镔
2025 (8):  930-937.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05
摘要 ( )   HTML ( )   PDF(1367KB) ( )  

目的 了解心脏重症监护室患者住院期间对心电监护仪警报的应对体验,为改善患者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的住院体验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于2025年1月—2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选取15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分析得出4个主题及11个亚主题:患者对警报的认知存在不足(对警报原因了解有限、忽视或低估警报的意义、缺乏应对警报的措施)、患者呈现个性化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自我调节、主动寻求帮助)、警报对患者的双重冲击(引发身体对不确定性的过度反应、加重患者对自身病情的心理负担)、患者呈现多样化的护理干预需求(渴望得到陪伴与安慰、希望了解监护仪器相关知识、期待更为舒适的住院体验)。结论 医护人员需改善患者对警报的认知调适,提高患者对心电监护仪警报的应对能力,重视警报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双重影响并采取综合干预,通过加强护士对警报管理的人文关怀、优化病房环境、改良心电监护仪及警报系统等措施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患者家属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汪依佳, 潘爱红, 刘芮, 陈倩, 王铖琛
2025 (8):  938-94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06
摘要 ( )   HTML ( )   PDF(1149KB) ( )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ICU患者家属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7月10日,关于ICU患者家属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2 746名ICU患者家属。Meta分析结果显示,家属性别(OR=2.64)、与患者关系(OR=1.30)、既往心理问题史(OR=3.72)、ICU住院时间(OR=1.07)、家属文化程度(OR=1.36)、家属就业状况(OR=0.26)、社会支持水平(OR=0.81)是ICU患者家属PTSD的影响因素。结论 ICU患者家属PTSD多受不可改变或难改变因素影响,建议医护人员依据这些因素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及时干预,以预防PTSD。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姜伟林, 王莉, 黄真真, 燕然, 易佳, 庄一渝
2025 (8):  945-95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07
摘要 ( )   HTML ( )   PDF(1273KB) ( )  

目的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31日。采用Stata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6 558例患者,共提取出19项影响因素。将9项影响因素进行Meta合并,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ICU入住时长(OR=1.136)、共病(OR=2.257)、抑郁(OR=1.497)、疼痛(OR=1.121);有意义的保护因素包括生理健康(OR=0.897;MD=7.483)、心理健康(OR=0.845;MD=7.993)。剩余无法合并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危险因素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气管切开、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ICU感染、血清大麻素水平、药物滥用;保护因素包括ICU转出时侵入性管路移除数量、血清褪黑素水平、年龄、病房睡眠质量。结论 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涉及治疗、生理、心理方面。医护人员应尽早、全面、动态评估ICU转出患者的睡眠状况,给予个体化和精准化的预防及干预措施。同时,鉴于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部分研究结果需要未来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技术在危重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与挑战
马佳慧, 蔺红静, 张学丽, 秦泽雨, 姜南
2025 (8):  953-956.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08
摘要 ( )   HTML ( )   PDF(743KB) ( )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的深度融合,智能技术正推动康复模式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及“精准干预”的转型。该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来智能技术在危重症康复领域的核心应用范围,主要包括智能监测与动态评估、远程康复及康复机器人辅助工作等领域;探讨了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实际应用前景;提出构建“技术—临床—伦理”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框架以满足临床实际工作需求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症护理研究
重度肥胖患者严重创伤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张晶, 王丽竹, 黄晓霞, 封秀琴
2025 (8):  957-95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09
摘要 ( )   HTML ( )   PDF(572KB) ( )  

总结1例重度肥胖患者严重创伤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针对患者多发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严重氧合障碍、俯卧位通气限制、营养不良及感染等问题,采取分阶段镇静镇痛、体外膜肺氧合联合阶梯式侧卧、局部间歇凌空减压、腹内压导向肠内营养,以及数智化技术感控闭环等护理措施。通过多学科协同救治与技术创新,患者经49 d个体化护理后转康复医院;随访5个月显示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声门下气道重度狭窄患者血液透析时突发气道梗阻的急救护理
羊木英, 陈轩, 胡汉
2025 (8):  960-96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10
摘要 ( )   HTML ( )   PDF(755KB) ( )  

总结1例声门下气道重度狭窄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时突发气道梗阻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该患者病情危急、手术与康复情况特殊等难点,采取气道梗阻性呼吸困难的鉴别和处理;个性化气道T管置入术前准备;气道T管置入术后护理;以及落实共同决策模式下的康复护理等。患者住院7 d后,带T管出院,随访1个月,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护理研究
肠外瘘患者行瘘口内插管转流技术的护理
王琴, 王飞霞, 王群敏, 姜蝶, 潘喆, 李卫珍, 赵盼盼, 华汉巨
2025 (8):  964-966.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11
摘要 ( )   HTML ( )   PDF(731KB) ( )  

总结3例肠外瘘患者行瘘口内插管转流技术的护理经验。针对本组患者肠外瘘排泄量大、肠液收集困难、瘘口位置特殊(临近切口或位于切口内)、创面管理难及营养不良等问题,采取瘘口内插管转流、套囊压力监测、拔管护理、创面管理及营养支持等措施。经严密监护和精准管理,本组患者1例瘘口自愈,2例二期行肠瘘修补手术,均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卒中高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期间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康复的护理
黄晶, 鲁闻燕, 刘晓玲, 章丹, 张雪梦
2025 (8):  967-97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12
摘要 ( )   HTML ( )   PDF(650KB) ( )  

总结1例高龄脑卒中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期间使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行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高龄、人工气道等康复难题,组建核心团队,促进机器人与危重症康复护理融合;制订科学的机器人康复训练方案,实施可视化监测;全程气道评估管理,保证机器人训练的安全性;动态营养监测,提升机器人康复的耐受性;依托接纳承诺心理疗法,提高机器人训练的依从性。经过180 d的康复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双侧肢体肌力、双上肢握力显著提高,双小腿腿围明显增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与安全
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急诊体外心肺复苏救治流程的优化实践
达志, 黄夕华, 陈旭锋, 季学丽, 张丽, 曹恒畅, 金伦, 李想, 蔡浩
2025 (8):  971-97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13
摘要 ( )   HTML ( )   PDF(779KB) ( )  

目的 开展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急诊体外心肺复苏救治流程的优化实践。方法 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组建多学科小组,分析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从院前体外心肺复苏快速反应团队、多学科协作、物品设备管理、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平台、制度及流程标准、多元化培训方案多方面优化举措,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12例患者救治成功率为33.3%,较文献报告的急诊体外心肺复苏救治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22.5%明显提高。时效指标结果显示:院前体外心肺复苏快速反应团队响应时间由25 min缩短至5 min,物品准备时间由15 min缩短至6 min,体外膜肺氧合管路预充时间由18 min降至最快8 min,体外膜肺氧合置管时间由30~50 min降至10~15 min。结论 优化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急诊体外心肺复苏救治流程有助于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抢救时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患者家属风险沟通和治疗决策有效性综合评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陈盈, 唐佳迎, 郭芝廷, 封秀琴
2025 (8):  975-981.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14
摘要 ( )   HTML ( )   PDF(985KB) ( )  

目的 对风险沟通和治疗决策有效性综合评估量表(Combined Outcome Measure for Risk Communication and Treatment Decision-Making Effectiveness,COMRADE)进行汉化,并检验中文版量表在ICU患者家属中的信效度。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将英文版COMRADE量表翻译成中文并进行文化调试,确保其语义和文化的适用性。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4年4月—8月在浙江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的450名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评估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COMRADE量表包含风险沟通和决策有效性2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6;因子分析提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0.67%;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2,折半信度为0.701~0.749。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2.143,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68,比较拟合指数为=0.920,增量拟合指数为=0.910)。结论 中文版COMRADE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ICU患者家属在替代医疗决策过程中的风险沟通与决策有效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士职业发展
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许士海, 杨秀芬, 张薇薇, 邹林, 王丙栋, 管穗丽, 关欣, 成守珍
2025 (8):  982-987.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15
摘要 ( )   HTML ( )   PDF(927KB) ( )  

目的 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急诊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Leung护士胜任力模型,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访谈构建条目池,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2024年6月—8月,整群随机抽取深圳市9所医院的67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正式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 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46个条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980,重测信度为0.982。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00~1.000,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4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87.602%;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急诊护士岗位胜任力的科学评估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地区ICU护士岗位核心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辜新, 杨延洁, 彭虎, 曹治婕, 马丽娜, 张莉
2025 (8):  988-99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16
摘要 ( )   HTML ( )   PDF(1020KB) ( )  

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ICU护士岗位核心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ICU护士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7月—8月新疆地区48所医院的3 051名ICU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ICU护士岗位核心能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岗位核心能力量表得分为(263.46±62.57)分,条目得分为(3.71±0.8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ICU工作年限、培训意愿、重症护理培训经历、专科会议学习与交流经历、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是ICU护士岗位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疆地区ICU护士岗位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医院管理者应针对ICU护士岗位核心能力的不足之处,建立更加完善的分层评估、培训与考核机制,提升ICU护士的岗位核心能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业照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争鸣
1例高龄患者因水摄入过量致重度低钠血症的急救与警示
杨晓华, 孙婷, 王萍, 姚梅琪
2025 (8):  995-997.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17
摘要 ( )   HTML ( )   PDF(764KB) ( )  

总结1例呕血伴意识不清,诊断为低钠血症性脑病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患者起病急、病因不明、烦躁不合作等护理难点,详细追溯病史发现,患者有大量饮水等过度遵医行为,为医疗团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给予补钠、止血、护胃等对症治疗,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针对性量化饮水指导等护理。患者住院第4天,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遵医行为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医生视角看基于案例的过度水化所致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特征与防范
司童, 周勇, 王爽
2025 (8):  998-100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18
摘要 ( )   HTML ( )   PDF(841KB) ( )  

水化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血管造影、介入治疗、部分外科手术等,是防治碘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的基石。水化治疗价廉、简便、有效;但患者水化操作不当或医护宣教指导不规范等,均可导致过度水化,造成电解质紊乱,心脏、肾脏功能不全,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本文聚焦过度水化所致神经系统症状这一易忽视的临床护理问题,从医生视角,结合病例,从现状、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护理、防范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水化治疗风险评估意识,规范并细化健康教育内容,促进水化治疗整体质量的提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证据综合研究
急诊科医护人员照护自残患者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韩林, 鞠萍, 王雪婷, 杨丽娟, 孔清洁, 肖红, 孟丽红
2025 (8):  1003-100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19
摘要 ( )   HTML ( )   PDF(1119KB) ( )  

目的 系统评价和整合急诊科医护人员照护自残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EBSCO)、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有关急诊科医护人员照护自残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12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得到4个整合结果:存在多重情感体验;产生的促进和阻碍因素;采取不同应对策略;照护自残患者的益处体现。结论 应密切关注急诊科医护人员照护自残患者的情感变化,针对性解决照护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协助医护人员在照护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帮助其体会照护过程中的益处,最终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照护质量,提高自残患者就诊体验,防止患者反复自残甚至自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陈盼君, 李博, 赵亚缇, 郭新真
2025 (8):  1010-1016.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20
摘要 ( )   HTML ( )   PDF(1025KB) ( )  

目的 系统评价与分析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提高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能力和改善其灾害救援心理负担等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及Embase中关于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体验有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30日,2名研究者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整合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出43个研究结果,归纳为11个类别,综合成4个整合结果: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负性体验、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正性体验、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支持与需求、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未来挑战。结论 灾害救援给急诊科护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带来了许多困扰。“医院-护理管理者-护士”三方面均应重视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的经历及体验,协助其进行自我调适,提高其灾害救援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家属声音刺激预防ICU谵妄的研究进展
王婷婷, 马亚君, 高雯, 张玉萍, 金静芬
2025 (8):  1017-102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21
摘要 ( )   HTML ( )   PDF(812KB) ( )  

ICU谵妄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发生率高且对患者近期及远期结局产生严重危害。家属声音刺激作为一种基于情感支持与感官输入的非药物干预手段,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ICU谵妄预防中。该文综述了ICU谵妄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并系统梳理了家属声音刺激的定义、作用机制、实施内容、播放频率与时长,以及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以期为ICU谵妄早期预防临床实践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青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恐惧疾病进展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刘畅, 王忠霞, 瞿江月, 刘旭东, 蒙莉萍, 张华
2025 (8):  1021-102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8.022
摘要 ( )   HTML ( )   PDF(588KB) (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中青年患者易出现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影响健康结局。该文综述了中青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恐惧疾病进展的概念、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