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097-6046(网络)
ISSN 2096-7446(印刷)
CN 10-1655/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推荐文章更多...

2025年, 第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10 上一期   
论著
药液浸润智能补充装置的研制及在脓毒症高热患者中药溻渍降温中的应用
周敏, 石福霞, 赵利利, 张兵, 刘益诚, 孟思璠
2025 (10):  1157-1161.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01
摘要 ( )   HTML ( )   PDF(829KB) ( )  

目的 探讨药液浸润智能补充装置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实现其在中药溻渍技术干预脓毒症患者高热症状中的应用。方法 药液浸润智能补充装置由主体、导管、水泵、温湿度探头和控制单元组成,选取2023年3月—8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90例使用中药溻渍技术干预高热症状的脓毒症患者作为应用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应用药液浸润智能补充装置联合中药溻渍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溻渍技术降温。比较患者体温变化。结果 比较患者溻渍30 min及溻渍结束3 h后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药溻渍并发症发生率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和护理人员对中药溻渍技术应用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药液浸润智能补充装置应用于中药溻渍中,能快速、持续有效降温,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降低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对中药溻渍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规范了中药溻渍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操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呕吐预防管理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向邱, 徐素琴, 蔡国旗, 付洁
2025 (10):  1162-116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02
摘要 ( )   HTML ( )   PDF(1034KB) ( )  

目的 审查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呕吐预防管理证据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制订变革策略,为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前期总结的26条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并明确审查方法,应用实施性研究综合框架,从创新、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个体特征和实施过程5个维度对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和促进因素分析,并制订变革策略。结果 共制订31条审查指标,15条审查指标执行率<60%,其中4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0。障碍因素主要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肠内营养管理知识与培训不足、流程碎片化、设备及智能技术缺乏、多学科协作欠缺、医护的主观偏差等。促进因素主要为团队具备较好的证据转化能力、组织领导力强、医护人员变革积极性高及多学科协作潜力等。依此制订相应的变革策略,包括开展分层培训与绩效激励;完善流程并制度化;建立多学科团队协作,整合智能工具;部署动态质控反馈机制,鼓励医护人员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流程。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呕吐预防管理的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差距,应科学全面地分析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改善策略和行动计划,以促进证据的临床转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周灌注指数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预测ICU患者急性皮肤衰竭的效果研究
张建, 丁遥遥, 薛雪, 周蒙, 高祀龙, 刘琛琛, 史绪生
2025 (10):  1169-117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03
摘要 ( )   HTML ( )   PDF(904KB) ( )  

目的 探讨外周灌注指数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预测ICU患者急性皮肤衰竭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7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收治的2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急性皮肤衰竭分为皮肤衰竭组(n=50)和非皮肤衰竭组(n=167),通过比较两组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外周灌注指数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急性皮肤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灌注指数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 -0.589,P<0.05),外周灌注指数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灵敏度为0.898,特异度为0.905,约登指数为0.803。结论 外周灌注指数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可以有效预测ICU患者急性皮肤衰竭的发生,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监测并干预ICU患者皮肤衰竭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重症风险管理与实践
早产儿胃潴留评估与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及应用效果研究
李畅, 余艮珍, 丁玲莉, 韩玲芝, 王文超
2025 (10):  1175-118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04
摘要 ( )   HTML ( )   PDF(1310KB) ( )  

目的 整合早产儿胃潴留的评估与处理的最佳证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整合早产儿胃潴留评估与处理的最佳证据,经过基线审查、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分析并构建最佳循证实践方案,于2023年9月—12月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的认知程度、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以及患儿的临床结局。结果 最终纳入10条最佳证据,证据应用后护士对早产儿胃潴留评估及处理证据知晓率提高,各指标认知程度达80%以上;医护人员循证实践行为依从性提高,各指标执行率达75%以上;早产儿肠外营养时间缩短(P<0.05)。结论 早产儿胃潴留评估与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与应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认知程度并且规范了实践行为,有利于改善患儿结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ICC继发性异位管理方案构建及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李平平, 李莹, 苏鑫, 崔璐璐
2025 (10):  1183-118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05
摘要 ( )   HTML ( )   PDF(1056KB) ( )  

目的 构建PICC继发性异位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继发性异位相关证据进行系统检索和质量评价,拟定方案初稿。2024年5月—6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最终方案。选取2024年7月—10月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经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2024年9月—10月收治的患儿为试验组,2024年7月—8月收治的患儿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超声联合关节量角器的PICC继发性异位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筛查及护理,评价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24%和100%,权威系数为0.91。最终形成的方案包括8个干预时机,6个方面的干预内容。试验组PICC继发性异位发生率为17.07%,PICC继发性异位拔管率为2.44%;对照组PICC继发性异位发生率为39.47%,PICC继发性异位拔管率为18.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ICC继发性异位管理方案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继发性异位发生率和拔管率,为临床PICC继发性异位管理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ICU无创呼吸机通气患儿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妍, 张慧, 唐春, 巴依尔才次克
2025 (10):  1189-119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06
摘要 ( )   HTML ( )   PDF(1019KB) ( )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无创呼吸机通气患儿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发生状况,分析FI的影响因素,为预防F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乌鲁木齐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的172例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FI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FI,分为FI组和非FI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I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对FI的预测价值。结果 172例患儿中,64例(37.2%)发生FI。FI组早产儿比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比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开始首次肠内营养时间、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比例、腹内压和使用镇静药物比例高于非FI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早产儿(OR=5.516)、NRDS(OR=4.242)、APACHE Ⅱ评分(OR=1.797)、开始首次肠内营养时间(OR=1.163)、经鼻间歇正压通气(OR=4.029)、腹内压(OR=2.017)和使用镇静药物(OR=4.247)均是NICU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患儿F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FI的曲线下面积为0.974,灵敏度为96.9%,特异度为91.7%,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NICU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患儿具有较高的肠内营养FI发生率,早产儿、NRDS、APACHE Ⅱ评分、开始首次肠内营养时间、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腹内压和使用镇静药物是其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上述FI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及早干预并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尽量避免或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要素的质性研究
许亚杰, 罗飞翔, 陈晓飞, 程晓英, 孟思佳, 陈朔晖
2025 (10):  1195-120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07
摘要 ( )   HTML ( )   PDF(1396KB) ( )  

目的 探讨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要素,为护理管理者对其开展安宁疗护教育和培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于2024年2月—5月,对来自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3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的15名医护人员、社工及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并分析。 结果 N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归纳为7个主题:综合评估能力、症状管理能力、心理-精神支持能力、社会支持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自我调节与自主学习能力、恪守道德与伦理。 结论 NICU护士在提供安宁疗护时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其综合评估能力是实施安宁疗护的前提,症状管理能力是提高临终新生儿生存质量的核心,心理-精神支持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是给予家属哀伤辅导的关键,沟通与合作能力是解决临终新生儿及家属问题的方法,自我调节与自主学习能力是保持自身情绪稳定的根本,恪守道德与伦理是处理冲突的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ICU新生儿家长感知护理需求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吴玉艳, 唐朝亮
2025 (10):  1201-1207.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08
摘要 ( )   HTML ( )   PDF(1190KB) ( )  

目的 编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家长感知护理需求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 在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和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形成量表初稿,初稿在实施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后形成测试版量表。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4年4月—11月选取安徽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367名NICU新生儿家长进行调查,验证其信效度。结果 NICU新生儿家长感知护理需求量表包括有效沟通感知、心理支持感知、延伸护理感知、专业技术感知4个维度,32个条目。量表的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48,折半信度为0.850、重测信度为0.879,内容效度指数为0.875。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438%;验证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聚合效度指标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为0.898~0.933,平均方差萃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为0.542~0.604,AVE平方根为0.736~0.777,量表因子结构稳定。结论 NICU新生儿家长感知护理需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NICU新生儿家长真实感知护理需求的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标准
网络调查结果报告清单的介绍及解读
章玉霖, 顾莺, 王亚柳惠, 王颖雯, 占楚仪, 荣心怡, 李阳
2025 (10):  1208-121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09
摘要 ( )   HTML ( )   PDF(908KB) ( )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文献检索数字化、科研数据共享等),网络调查替代传统纸质调查已成为主要趋势之一。基于网络调查结果报告清单的网络调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报告框架,在数据收集中具有收集速度快、自动化录入以及潜在人为错误较少等优势,更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研究结果。该文对网络调查结果报告清单中的8个版块、30个条目进行解读与分析,以期为国内开展更规范系统的网络调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症护理研究
劳力型热射病并发多器官衰竭及曲霉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王晓燕, 刘烨, 顾颖佳
2025 (10):  1214-1216.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10
摘要 ( )   HTML ( )   PDF(581KB) ( )  

总结1例马拉松比赛诱发的劳力型热射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时合并右肘部肘后外侧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严重、营养代谢异常及心理适应障碍等复杂问题,采取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等压力值动态监测,体外局部抗凝等措施,维持生命支持,保护肝肾功能;做好切口敷料选择、负压引流压力控制等,减少感染扩散风险并加速愈合;提供精细化营养支持,满足机体特殊营养需求;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减轻创伤后应激反应。经过39 d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1周,患者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护理研究
创伤性左全肺不张伴纤维板形成患儿肺复张治疗的护理
庞流芳, 卞中攀, 吴雪, 曹恒
2025 (10):  1217-121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11
摘要 ( )   HTML ( )   PDF(548KB) ( )  

总结1例呼吸治疗护士主导的左全肺不张伴纤维板形成脱机困难患儿行肺复张手法治疗的护理体会。针对患儿胸廓弹性差、易发生肺复张并发症的问题,肺复张治疗前采用双重评估体系评估肺可复张性,明确患儿肺复张安全性阈值。通过充分镇静镇痛、渐进式压力梯度肺复张、个体化呼气末正压滴定及多维护理监测,保障治疗安全。肺复张后实施程序化撤机策略,辅以呼吸功能锻炼。经18 d治疗,患儿成功拔管出院,随访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浆细胞疾病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并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护理
李影, 朱岩, 曾妃
2025 (10):  1220-122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12
摘要 ( )   HTML ( )   PDF(545KB) ( )  

总结1例浆细胞疾病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后并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出现的意识淡漠、畏寒高热、血压下降、三系血细胞减少等临床表现,采取严密病情监测、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循环支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感染预防等综合护理措施,患者成功救治并顺利出院,随访生活质量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吸衰竭继发脱机相关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康复护理
卢俊倩, 邵清
2025 (10):  1223-122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13
摘要 ( )   HTML ( )   PDF(558KB) ( )  

总结1例呼吸衰竭继发脱机相关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康复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脱机困难、心力衰竭等问题,护理要点包括以护士为主导,组建多学科肺康复管理团队;急性期平衡呼吸支持与心脏负荷,优先改善心功能,精细化容量管理;康复期行“三阶式心功能预警”脱机训练,序贯式镇静镇痛,实施个体化肺康复。经精心护理,患者在住院第48天成功撤除呼吸机,转至普通病房;住院第62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孤立肾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
邵容, 黄晓霞, 唐佳迎
2025 (10):  1226-122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14
摘要 ( )   HTML ( )   PDF(555KB) ( )  

总结1例先天性孤立肾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在体外膜肺氧合与俯卧位通气支持下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多学科协作实现院外体外膜肺氧合高效启动与安全转运;限制性液体复苏优化肾脏保护;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引导俯卧位通气促进肺康复;感染防控联络护士主导切断感染源头全程管控;家庭参与的多感官护理改善心理状态。患儿经30 d的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多器官功能恢复,顺利转至当地医院进一步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腰椎结核围手术期并发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肺康复护理
张春霞, 张晓琳, 张燕, 李冰, 陈志, 盛莉, 杨慧, 尤娜娜
2025 (10):  1229-1231.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15
摘要 ( )   HTML ( )   PDF(569KB) ( )  

总结1例腰椎结核围术期并发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肺康复护理体会。护理要点:针对患者腰椎结核术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后,存在体位受限、容量负荷过重、疼痛、痰液潴留及呼吸肌功能障碍等肺康复护理难点,采用改良式体位管理,降低手术节段剪切力、增加肺通气;精细化容量与疼痛管理,减轻心肺负荷,做好肺康复前置性准备;肺超声引导下分层气道廓清,改善痰液清除效率,优化气体交换效能;进阶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及轴向安全运动方案,促进呼吸肌和骨骼肌的协同重建。经过17 d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转出监护室继续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士职业发展
67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患方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齐建伟, 罗业涛, 张克标, 古满平, 傅仕敏, 马应卓, 蒋婧, 刘敏, 赵庆华
2025 (10):  1232-123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16
摘要 ( )   HTML ( )   PDF(1013KB) ( )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患方工作场所语言暴力(workplace verbal abuse,WPVA)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4年6月—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 597名急诊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的急诊科护士遭受患方WPVA现状调查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医务人员版、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患方WPVA的发生率为57.8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每月中夜班数多、医院对既往WPVA处理不得力、共情能力低和临床沟通能力低的急诊科护士,遭受患方WPVA的风险更高。结论 急诊科护士遭受患方WPVA的发生率较高,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并识别遭受患方WPVA的风险人群,并根据相关因素制订干预措施,减少急诊科护士遭受患方WPVA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儿科急诊分诊护士护患沟通体验的质性研究
冯美, 陶怡, 沈巧, 李汶静, 冷虹瑶, 朱杨帆
2025 (10):  1239-124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17
摘要 ( )   HTML ( )   PDF(957KB) ( )  

目的 探讨儿科急诊分诊护士护患沟通体验的真实感受,为制订护患沟通质量提升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4年1月选取西南地区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的13名儿科急诊分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提取3个主题,9个亚主题:微观层面(沟通态度从积极向消极变化、非语言沟通的负反馈效应、沟通技巧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中观层面(难以建立信任关系、护患沟通双方关注点不同、环境氛围消极影响、团队沟通协作需求更高);宏观层面(渴望医院就诊流程持续优化、儿科急诊信息化建设相对不足)。结论 儿科急诊分诊护士护患沟通体验的社会生态系统不容乐观,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儿科急诊分诊护士沟通能力的培训,推行反思性实践,加快儿科急诊信息化建设等综合干预,以提升儿科急诊分诊护士护患沟通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证据综合研究
感官刺激对ICU患者意识水平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万称爽, 韩春彦, 徐辉辉, 王淑娟, 位兰玲, 陈付娟
2025 (10):  1245-125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18
摘要 ( )   HTML ( )   PDF(1156KB) ( )  

目的 探讨不同实施人员、方式、频率及周期的感官刺激对ICU患者意识水平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ICU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干预方式为不同方案的感官刺激,对照组干预方式为常规护理或其他方案,结局指标为干预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偏倚风险。采用R 4.3.2软件Gemtc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并通过累积排名曲线下面积计算干预方案的最佳排名概率。结果 纳入14项研究,家属直接参与的感官刺激效果最佳,其次为家属间接参与、护士实施的刺激;多感官刺激优于听觉和触觉联合刺激及单一感官刺激;每天2次干预效果最佳,其次为每天3次、每天1次;周期10 d效果最佳,其次为>30 d、7 d、30 d、<7 d。结论 基于有限的证据表明,感官刺激能有效改善ICU患者的意识水平,家属参与优于护士实施,多感官刺激优于单一刺激,干预周期至少为7 d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每天2次的感官刺激是最佳频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诊成人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与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王玉川, 黄萍, 周田田, 陶俊杰, 陈蒙, 闫振龙, 何静静
2025 (10):  1253-126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19
摘要 ( )   HTML ( )   PDF(1176KB) ( )  

目的 全面检索、筛选、评价并总结国内外关于急诊成人脓毒症患者识别与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网站及数据库中有关急诊成人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与护理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1日—2025年1月1日。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2篇、指南5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3篇及专家共识4篇。汇总了包括早期筛查与识别、集束化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支持、镇静镇痛、营养支持、血糖管理、团队协作与质量评价8个方面的34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急诊成人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与护理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应结合国内的证据应用情境,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转化证据,早期识别与及时抢救急诊成人脓毒症患者,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评估工具研究的范围综述
黄司睿, 叶俊杰, 边玉凤, 和娇娇, 王莹
2025 (10):  1261-126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20
摘要 ( )   HTML ( )   PDF(1078KB) ( )  

目的 对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的评估工具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3月18日。根据制订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共有25种评估工具,7种类型。较为常用的是韦氏学前和小学智力量表第三版、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布克特尼卡视觉—运动统合发展测验、儿童日常生活认知功能量表和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结论 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评估工具种类繁多,信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建议研究者根据中国国情和肝移植患儿术后特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的评估量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获得性口腔衰弱概念分析研究的范围综述
张慧超, 张颖, 张雅倩, 徐亚红, 郑以山
2025 (10):  1269-127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21
摘要 ( )   HTML ( )   PDF(1114KB) ( )  

目的 对ICU获得性口腔衰弱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总结ICU获得性口腔衰弱的概念性定义及相关要素。方法 以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范围综述报告规范清单(PRISMA extension for scoping reviews,PRISMA-ScR)为方法学框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1月12日。筛选ICU获得性衰弱与口腔衰弱交叉的文献,对文献进行信息提取,运用概念性评估工具分析评估并整合要素。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提取14个相关概念,94个相关要素。在提取出的相关概念中,没有一项符合“良好”概念性定义要求。归纳出3个要素分类,14个要素主题。结论 基于范围综述的概念分析研究证实ICU患者因侵入性操作等特殊医疗环境易发口腔衰弱,但其定义尚未统一;现有评估工具缺乏针对ICU患者特殊需求的系统性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ICU获得性口腔衰弱相关理念,以提高ICU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后续生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时超声与体位指导在异常胎方位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王方方, 张焱, 张莉莉, 李偲偲, 王华芬
2025 (10):  1276-128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10.022
摘要 ( )   HTML ( )   PDF(708KB) ( )  

产时超声与体位指导指通过经腹或会阴超声与自由体位结合的方式为异常胎方位的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产程管理方式。该文综述了产时超声与体位指导在异常胎方位中实施价值、护理干预方案及效果评价、应用障碍及前景,旨在探索产时超声与体位指导在异常胎方位管理中的潜在积极作用,以期为阴道分娩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精确的检查及指导方式,促进阴道分娩,保障母婴安全,但临床规范化实施标准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