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097-6046(网络)
ISSN 2096-7446(印刷)
CN 10-1655/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急诊预检分诊患者主诉标准化术语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陈晨 闫丹萍 王飒 周帅帅 黄畅 王钰炜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701-705.  
    摘要1400)     
    目的 建立患者主诉标准化术语库并观察其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加拿大急诊信息化系统主诉列表为基础,增补各大疾病系统和近5年该院急诊分诊系统中主诉信息,根据标准医学术语集进行规范的表达,通过专家函询确定主诉列表(主主诉模块),辅以疾病持续时间(子主诉模块)和国际疾病分类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ICD10)诊断列表(主诉辅助模块)形成主诉标准化术语库,联合信息部门将主诉标准化术语库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系统。选取2023年9月应用主诉标准化术语库分诊的急诊患者为试验组,2022年9月同期应用常规自由文本形式录入主诉的急诊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符合率及72 h 非计划重返率。 结果 应用主诉标准化术语库后,分诊时间从(327.33±44.32) s缩短至(174.23±49.02) s, 预检分诊符合率从应用前的95.27% 提高至9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 h非计划重返率均是零。 结论 将主诉标准化术语库用于急诊预检分诊,对主诉规范、分诊时效、急诊急救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助于医学数据统计和分诊质量控制,以及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医护人员临床警报管理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杨春清 罗铎麟 高萍 陈好 何春雷 徐小群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689-694.  
    摘要1108)     
    目的 基于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解析ICU医护人员临床警报管理的体验及需求,为制订临床警报管理相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9月—11月,对温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2名ICU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为分析框架,采取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警报管理不当对医患双方的不良影响、警报对工作任务的帮助与阻碍、警报与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组织层面开展警报管理的现状和困境、改进和优化警报系统的需求5个主题。结论 临床警报管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通过监管警报相关不良事件,开展多元化培训教育,应用智能化工具和技术等手段,全方位提升警报管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减轻ICU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循环辅助护理专家共识
    北京市体外生命支持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 6 (1): 70-7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0
    摘要917)   HTML0)    PDF(pc) (971KB)(26)   

    目的 建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循环辅助护理专家共识。方法 通过查询及分析国内外文献,结合相关领域专家访谈结果,列举具体护理问题并设计专家函询问卷,18名专家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以及1次专家会议论证,对每个条目进行分析、调整、修改并完善。结果 对成人体外膜肺氧合循环辅助护理实践8个方面,共44个条目达成共识。结论 建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循环辅助护理专家共识可以为护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危重症患儿院际安全转运护理专家共识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护理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科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 宁波妇女儿童医院护理部 (执笔:诸纪华 刘丽丽 胡静 陈文琼 陶怡 余碧艳 俞珍 岑慧萍 陈亚茹 李帅妮)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9): 825-829.  
    摘要908)     
    目的 制订危重症患儿院际安全转运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危重症患儿院际安全转运护理。方法 成立共识专家小组,确定临床研究问题,查阅危重症患儿院际安全转运护理的相关文献,运用循证方法形成共识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和网络专家会议对共识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共识终稿。 结果 共识包括转运相对禁忌证、转运启动、转运前准备、转运交接、转运中监护、院际转运中的应急管理、家庭支持、评价与记录等8个方面。结论 该共识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危重症患儿院际安全转运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智能电子交班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帅琴燕 刘天赐 张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706-712.  
    摘要898)     
    目的 构建ICU智能电子交班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及专家论证构建ICU智能电子交班系统。于2023年1月1日—6月30日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试行,通过比较系统应用前后的护士整理交班时长、床旁交班补充率、交接班评估量表来评价其运行效果。结果 ICU智能电子交班系统应用后,ICU护士整理交班时长从(39.12±1.80)min缩减到(27.26±1.2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5,P<0.001);床旁交班补充率较应用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481,P=0.034);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总分显著升高(Z=-6.343,P<0.001),仅促进患者参与维度得分在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3,P=0.075)。结论 ICU智能电子交班系统可节省护士整理交班报告的时长,减少床旁交班补充率,有利于提高护士交班效率及质量,提升护士满意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陈洁 房丽丽 阮晓芬 俞小玲 吕碧芳 陈姝怡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695-700.  
    摘要887)     

    目的 构建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病区护士为主体,构建集专科护士工作站模块和病区护士工作站模块为一体的智能化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 2021年7月—10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行系统试运行,比较系统应用前后镇痛泵患者24 h内镇痛不全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阳性探测率、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耗时的差异。 结果 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使用后,当日20:00镇痛不全发生率由12.9% 下降至5.9%(χ²=21.749,P0.001)次日09:00镇痛不全发生率由20.1%下降至15.1%(χ²=6.759,P=0.009)次日16:00镇痛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相关不良反应阳性探测率上升其中恶心呕吐探测率由9.2%上升到31.5%(χ²=119.46,P0.001)头晕阳性探测率由3.6%上升到8.1%(χ²=13.96,P0.001)患者满意度由(4.90±0.40)分提高到(4.96±0.25)疼痛专科护士随访前准备和随访后数据录入耗时由(93.85±11.14)min/d下降至<20 min/d病区护士评估镇痛泵耗时由(29.72±8.80) s/次下降到2 s/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专科护士主导的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能有效改善术后疼痛管理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优化疼痛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疼痛专科护士中医疼痛管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研究
    阮晓芬 姚梅琪 王玲华 陈洁 俞小玲 韩晓旭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10): 900-906.  
    摘要820)     

    目的 构建疼痛专科护士中医疼痛管理培训知识体系 , 为中国疼痛护理人才中医疼痛管理培训提供参考 。 方法  以核心能力理论为指导 ,通过文献研究和半结构式访谈构建中医疼痛管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 ,20241月—2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 结果  2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4. 12% ,权威系数均为0.899 ,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406~0.606(p<0.001)。最终形成包括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的疼痛专科护士中医疼痛管理培训知识体系 。 结论  构建的疼痛专科护士中医疼痛管理培训知识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 , 可为中国疼痛护理人才规范化 、同质化的中医疼痛管理培训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器人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挑战
    靳瑾 崔一凡 韩斌如 王欣然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713-717.  
    摘要700)     
    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危重症护理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机器人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之一。该文通过综述机器人在危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介绍机器人在远程查房、辅助早期活动、药物配置、情感支持方面的研究概况,分析在实用性、经济和伦理、职业发展及护理人才方面的挑战,旨在为危重症护理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患者家属决策冲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乔晓婷 隋伟静 王凯丽 宫晓艳 庄一渝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677-682.  
    摘要695)     

    目的 描述ICU患者家属决策冲突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月—7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成人ICU病区,应用决策冲突量表对252名ICU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其决策冲突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逻辑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ICU患者家属的决策冲突发生率为52.0% 。单因素分析显示,决策冲突组和无决策冲突组的患者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评分,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负担与患者的关系决策准备决策疲劳和决策风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入院24 h内APACHE 评分OR=1.130P0.001家属的决策疲劳OR=1.230P=0.001及回避型决策风格OR=1.183,P=0.027是决策冲突的危险因素而家属的决策准备OR=0.967P=0.047和直觉-冲动型决策风格OR=0.824P=0.026是决策冲突的保护因素 结论 ICU患者家属决策冲突发生率高,患者入院24 h内高APACHE 评分、家属低决策准备、高决策疲劳、高回避型决策风格和低直觉原冲动型决策风格可能为ICU患者家属决策冲突发生的影响因素。医疗保健者可通过提高家属对决策的认知准备、重视家属的决策状态和情感需求、探究回避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明晰家属的决策原则等方式制订符合我国ICU情境下的决策冲突干预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内吸引操作性疼痛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于天灏 陈香萍 尹金瑜 刘倩 王涛 李文丽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10): 920-925.  
    摘要627)     

    气道内吸引作为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常用且必要的侵入性护理操作 ,其给患者带 来的疼痛问题 日 益突出 , 目前国内少有学者关注此领域 。鉴于此 ,该文对成人有创机械通气 患者气道内吸引操作性疼痛发生现状 \影响因素及评估工 具进行综述 , 旨在为医护人员在实 践中全面认识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内吸引操作性疼痛并制订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刘晨红 赵英娜 刘艳存 么颖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9): 773-778.  
    摘要55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自2022年起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自愿参与糖尿病高血糖危象风险等级评估相关项目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截至2023年7月发生DKA的患者200例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 :1匹配,选择200例随访期间未发生DKA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患者DKA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男106例,年龄为(52.14±19.38)岁,对照组中男108例,年龄为(52.17±19.3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住院时间长、有急性感染史、随机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DKA;有家族史、饮食规律的糖尿病患者更不易发生DKA。 结论 家族史、饮食规律性、住院时间、急性感染史、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是发生DKA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工作者早期识别DKA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患者急性皮肤衰竭风险评估工具的构建及验证研究
    张建, 王晓萍, 史绪生, 薛雪, 盖玉彪, 高祀龙, 郭小靖, 魏丽丽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 6 (5): 517-52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01
    摘要535)   HTML0)    PDF(pc) (1238KB)(3)   

    目的 构建ICU患者急性皮肤衰竭(acute skin failure,ASF)风险评估工具并进行验证,为评估ICU患者ASF发生风险提供科学的评估工具。方法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回顾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版评估工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7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的217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初版评估工具评估患者发生ASF的风险,并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选取2023年8月—2024年2月该院ICU的1 036例患者对评估工具进行预测效度检验,验证评估工具的预测价值。结果 ICU患者ASF评估工具包含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该评估工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7,内容效度指数为0.94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6(95%CI:0.968~0.985),Kappa系数0.861(P<0.001),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95.7%;最佳截断值为12分,总分风险程度分级为低风险(12~15分)、中风险(16~20分)、高风险(21~27分),评分越高,ICU患者发生ASF的风险越高。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ICU患者ASF风险评估工具信效度良好,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实用性,可有效预测ICU患者ASF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两种谵妄预测模型为导向的ICU患者谵妄分级管理方案研究
    叶向红, 袁梦湄, 陈新美, 潘利飞, 庄敏玲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 6 (2): 133-13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2.001
    摘要521)   HTML2)    PDF(pc) (1052KB)(7)   

    目的 构建以两种谵妄预测模型为导向的ICU患者谵妄分级管理方案,并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以两种谵妄预测模型为导向的ICU患者谵妄分级管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3年12月—2024年2月入院的16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按照所构建的管理方案进行干预,将2023年9月—11月入院的1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结果 共16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有效问卷回收分别分为100%、93.75%,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2轮专家函询后条目重要性及可操作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1、0.193(P<0.01)。最终构建的方案包括10个一级条目,31个二级条目,34个三级条目。应用结果显示,试验组谵妄发生率(12.42%)低于对照组(21.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以两种谵妄预测模型为导向的ICU患者谵妄分级管理方案为多学科合作规范管理ICU患者谵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可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度肥胖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陈芳 杨旻斐 黄科儿 于莉 姚晓月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718-720.  
    摘要510)     
    总结1例重度肥胖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该患者食用网购减肥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存在困难气道、严重氧合障碍、感染加重与营养不良风险等问题,给予以下护理措施:①紧急开放困难气道,实施肺通气保护策略;②进行个性化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③落实感染控制策略,降低感染加重风险;④个性化营养供给,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⑤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改善呼吸功能;⑥加强健康宣教,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入院第9天步行出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护士在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精准化管理中的作用
    周新艺 邓海波 孙建华 徐园 郭淑丽 马玉芬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10): 957-.  
    摘要505)     

    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防治至关重要 , 护理人员参与患者胃肠功能评估 、症状管理 、营养支持 、并发症监 测的全流程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 , 国 内外在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管理方面涌现出许多新证据 、新观点 , 呈现以症状为导向 ,精准化护理管理的新趋势 。该文将从胃肠功能障碍高风险患者的早期识别 、基于超声引 导的胃 肠功能精准化监测及循证护理方案的规范落实3个方面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管理进行介绍 , 总结护士在重症患者精准化胃肠功能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 ,并对如何最优发挥护士价值提出了建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护理实习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培养路径的质性研究

    李凡 李树亚 华小雪 蔡梦歆 马俊 孙朋霞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7): 581-586.  
    摘要500)     
    目的 探究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和临床带教教师双方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培养实践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及限制性因素,为护理实习生突发事件应对培训策略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2022年12月—2023年10月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 结果 护理实习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培养可归纳为3个主题:突发事件应对及培训经历、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培养、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策略。 结论 医学院校和临床协作在提升临床带教教师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同时,建议明确定位护理实习生对突发事件应对的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结合急诊科临床实习环境,多方协调形成突发事件应对培养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谢云 罗莉 王海燕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12): 1061-1067.  
    摘要499)      PDF(pc) (545KB)(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s of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44例AECOP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ECOPD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AECOPD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为24.5%。Loq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脑血管疾病史、机械通气、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血糖变异系数、C-反应蛋白是AECOPD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个体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面积为0.823(95%C1:0.780-0.865),Hosmer-Lemeshow检验P=0.354,最佳截断值为0.514,灵敏度为0.872,特异度为0.642。Bootstrap自助法进行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C指数为0.817,提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临床有效评估AECOPD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最佳证据总结

    张浩 代敏 杨柳 李宁香 姜静媛 高永莉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7): 662-668.  
    摘要494)     
    目的 系统总结成人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苏格兰院际指南网、美国国立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医学会、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委员会、新西兰指南协作网、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Science尧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中华医学会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脓毒症液体复苏的临床指南、最佳实践、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袁提取和汇总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20日。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7篇、系统评价2篇。从脓毒症早期筛查与识别、液体复苏处理措施、容量反应监测3个方面汇总了17条证据。 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成人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成人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整体流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柴晶晶 张玉坤 贾瑞英 王钰炜 王美玲 王琪茹 徐湘华 沈利锋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683-688.  
    摘要493)     
    目的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心理脱离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自评量表,对浙江省10所综合性医院的355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样本人群中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脱离量表总分分别为(89.63±10.83)分、(66.80±16.33)分、(13.23±3.63)分。第二受害者支持、心理脱离、创伤后成长得分呈正相关(r=0.275、0.434、0.212,均P<0.001)。 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科护士性别、学历、职称、职务、平均月收入、是否为带教老师、对个人影响时间、是否听说过第二受害者概念是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中,急诊科护士性别、学历、对个人影响时间、是否听说过第二受害者概念、心理脱离、创伤后成长是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得分较高,心理困扰情况严重,但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建议医院完善相关支持,帮助护士培养积极情绪,提升急诊科护士职业获益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至院内康复全流程护理方案的构建及适用性分析
    何沙沙, 王志敏, 蒋丹丹, 刘静, 谭彩霞, 邹立成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 6 (3): 275-28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3.003
    摘要482)   HTML1)    PDF(pc) (1239KB)(3)   

    目的 基于时机理论构建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至院内康复阶段全流程的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时机理论为指导,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拟订干预方案初稿。2024年3月—4月对北京市、湖南省、广西省、广东省、吉林省、黑龙江省6个省(市)的18名创伤外科、急诊、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疗和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方案终稿。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73%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9、0.917,两轮函询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00、0.091和0.072、0.073,均P<0.05。最终形成的护理方案包含5个一级条目、17个二级条目、72个三级条目。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构建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至院内康复全流程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针对性和连续性,可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并为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