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2097-6046(网络)
ISSN 2096-7446(印刷)
CN 10-1655/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5-10 上一期   
    论著
    ICU患者急性皮肤衰竭风险评估工具的构建及验证研究
    张建, 王晓萍, 史绪生, 薛雪, 盖玉彪, 高祀龙, 郭小靖, 魏丽丽
    2025 (5):  517-52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01
    摘要 ( )   HTML ( )   PDF(1238KB) ( )  

    目的 构建ICU患者急性皮肤衰竭(acute skin failure,ASF)风险评估工具并进行验证,为评估ICU患者ASF发生风险提供科学的评估工具。方法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回顾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版评估工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7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的217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初版评估工具评估患者发生ASF的风险,并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选取2023年8月—2024年2月该院ICU的1 036例患者对评估工具进行预测效度检验,验证评估工具的预测价值。结果 ICU患者ASF评估工具包含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该评估工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7,内容效度指数为0.94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6(95%CI:0.968~0.985),Kappa系数0.861(P<0.001),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95.7%;最佳截断值为12分,总分风险程度分级为低风险(12~15分)、中风险(16~20分)、高风险(21~27分),评分越高,ICU患者发生ASF的风险越高。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ICU患者ASF风险评估工具信效度良好,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实用性,可有效预测ICU患者ASF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省三级医院ICU护士对成人气道内吸引团体标准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
    张坤, 廖勃, 王雪梅, 刘希利, 陈超, 龚玲, 陈洁, 沈礼泉, 路玉宇, 朱艳萍
    2025 (5):  524-52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02
    摘要 ( )   HTML ( )   PDF(1145KB) ( )  

    目的 探讨江苏省三级医院ICU护士对中华护理学会标准委员会2021年发布的《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T/CNAS 10─2020)》标准的执行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3年6月采用自制问卷,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开展横断面调查,调查护士在气道内吸引操作中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方面的表现。结果 共有614名来自三级医院ICU的护士参与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气道内吸引评估维度中,护士的能级与其能力呈负相关(B=-0.396,P=0.001);在气道内吸引计划维度中,女性优于男性(P=0.023);在实施维度和总得分中,最高学历与其能力呈负相关(B=-1.016,P=0.005;B=-1.746,P=0.038);而专科年限在气道内吸引评价维度中呈正相关(B=0.149,P=0.003)。结论 江苏省ICU护士团体标准的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建议加强高能级护士的技能巩固培训,提升男护士的计划能力,并为高学历护士提供更多临床实践机会,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专科ICU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
    金丁萍, 王雪瑾, 胡燕燕, 王朦朦, 吴飞宇, 杨晓煊, 陆群
    2025 (5):  530-53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03
    摘要 ( )   HTML ( )   PDF(1074KB) ( )  

    目的 分析不同专科ICU中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的分布特点,为采取专科疾病特色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9月—11月,于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个院区,10个专科ICU和6个普通病区进行采样。随机采集护理人员的手部和环境物表的样本。利用美罗培南筛选CRO菌株,并对所有CRO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采集1 170份样本,包括护理人员手部334份和环境物表836份。共检出209株CRO菌株,CRO携带率为17.9%,烧伤ICU携带率最高,为44.0%。其中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和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比分别为67.9%、14.8%、11.0%和6.2%。同源性分析显示,ICU内物表检出的菌株存在克隆传播现象,其中有3个ICU还存在“手部-物表”之间的传播,但未发现跨科室和跨院区传播。结论 不同专科ICU CRO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ICU同一科室内CRO菌株的克隆传播较为普遍,包括“环境-物表”和“手部-物表”之间的传播,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多重耐药菌集束化管理的规范化落实。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科重症风险管理与实践
    应用机器学习法构建及验证新生儿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
    施卸丽, 祝柯鑫, 胡小黎, 王芳
    2025 (5):  536-54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04
    摘要 ( )   HTML ( )   PDF(1324KB) ( )  

    目的 应用机器学习法构建新生儿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验证并比较各模型的性能,以期为新生儿压力性损伤预测及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5月,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所有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形成数据集,将数据集按照8:2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主要结局指标为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通过文献回顾和危险因素分析选取14个临床中常见的特征为预测因子,分别基于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决策树(DT)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新生儿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模型通过五折交叉验证进行测试校准,通过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F分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和比较模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的实用性;采用SHAP图解释最优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出。结果 共纳入1 642例新生儿,其中发生压力性损伤251例,发生率为15.3%。4种机器学习构建的模型均有良好的预测性能,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5、0.88、0.90、0.84,准确率分别为0.78、0.80、0.83、0.79,精准率分别为0.72、0.75、0.77、0.73,召回率分别为0.91、0.93、0.94、0.91,F分数分别0.80、0.83、0.85、0.81。DCA曲线显示,在0.1~0.4的阈值概率下,随机森林模型的净收益最高。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模型中前3位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依次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使用、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结论 机器学习可以用于构建新生儿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预测模型性能与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最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历重症监护患儿心理与社会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
    朱佳佳, 炊琳博, 金泓丞, 诸纪华
    2025 (5):  543-547.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05
    摘要 ( )   HTML ( )   PDF(1050KB) ( )  

    目的 探讨儿童在重症监护后所经历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过程,为临床干预和家庭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使用目的抽样法对2023年7月—9月曾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PICU住院治疗的15例患儿进行访谈。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重症监护经历的影响(恐惧与不适的记忆、睡眠紊乱与节律失调、情绪波动与性格转变),家庭与社会的再适应(家庭氛围的陌生与适应、社交能力的退化与重建、学习能力的恢复与挑战),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调整(健康意识的提升与管理、自我认知的重塑与接纳、社会支持的获得与感激)。结论 经历重症监护后患儿会面临多种心理和社会适应困难,加强患儿情绪管理,建立以医院、家庭和学校为核心的联动支持体系,优化随访服务并提升家庭健康教育,对改善其长期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张悦琪, 王幼芳, 潘蒙, 向璇
    2025 (5):  548-55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06
    摘要 ( )   HTML ( )   PDF(1055KB) ( )  

    目的 系统评价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关于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其中6篇队列研究、4篇病例对照研究和5篇横断面研究,包含54 397例患儿,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 4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岁(OR=1.32)、男性(OR=1.34)、体重过轻(OR=1.56)、早产儿(OR=1.63)、气道分泌物过多(OR=7.27)、镇静(OR=3.82)、躁动(OR=1.88)、机械通气时间(OR=1.03)、导管固定不当(OR=2.12)、撤机阶段(OR=2.23)、充气套囊(OR=0.47)、护患比(OR=2.66)、护士轮班类型(OR=2.85)和护士经验(OR=2.29)为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作为参考进行动态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总结
    石佳卉, 钟咏梅, 罗金玲, 春晓
    2025 (5):  555-56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07
    摘要 ( )   HTML ( )   PDF(1285KB) ( )  

    目的 检索并总结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指导机械通气患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24年3月国内外相关网站和数据库中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活动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证据进行汇总、分级并归纳总结。结果 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3篇、队列研究3篇,提炼出9个主题、共37条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机械通气患儿早期康复活动提供循证依据,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Ⅲ(b)型食管闭锁合并肺动脉高压早产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李青, 卢娴, 朱淑贞, 唐云飞, 薛艳, 冯晓艳, 华玲玲
    2025 (5):  563-56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08
    摘要 ( )   HTML ( )   PDF(676KB) ( )  

    总结1例Ⅲ(b)型食管闭锁伴肺动脉高压早产儿胸腔镜下辅助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术前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心功能稳定,避免低氧血症;术后加强气道管理和脱氧训练,预防吻合口瘘,维持体循环压力,重视肠内外营养支持;出院后实施家庭赋权护理提升照护者照护能力。经积极治疗与精细化护理,患儿顺利出院,随访结果满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慢性危重症疾病进程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洪柳雨, 陈香萍, 劳月文, 陈倩倩, 宫晓艳
    2025 (5):  566-56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09
    摘要 ( )   HTML ( )   PDF(747KB) ( )  

    儿童慢性危重症(pediatric chronic critical illness,PCCI)患儿是指患复杂和慢性疾病的儿童。相较于普通儿科患者,PCCI患儿面临更高的再入院率和死亡风险,其护理需求也更为复杂。目前,针对PCCI患儿的家庭及社会护理支持体系尚未完善,患儿难以获得连贯协调的护理服务,这对其康复进程具有负面影响。该文对PCC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提升护理人员在PCCI领域的专业认知,进而为规范中国PCCI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症护理研究
    心搏骤停复苏术后患者紧急行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的护理
    莫敏华, Lo Wan Po Joanna, Shum Hoi Ping, Chang Li Li
    2025 (5):  570-57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10
    摘要 ( )   HTML ( )   PDF(692KB) ( )  

    总结1例院内发生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术后紧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左心室辅助装置,术后带左心室辅助装置转入ICU的护理体会。采用查检表严密核查执行步骤及监测过程情况,包括每日管理、并发症观察、撤机及拔管护理。左心室辅助装置辅助49.25 h后顺利撤除,94 h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ICU治疗8 d后转普通病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方地区醉酒后野外夜宿致严重冻伤患者的护理
    陆殿霞, 梅义菊, 陈雨, 陈玉玥, 王吉, 曹雪婷, 张劲松
    2025 (5):  573-57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11
    摘要 ( )   HTML ( )   PDF(550KB) ( )  

    总结1例冬季醉酒后野外夜宿致严重低体温合并Ⅲ度冻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采用梯度复温策略(体外电热毯联合体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实现7.25 h核心体温恢复;运用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序贯疗法处理冻伤创面;结合镇静镇痛与每日唤醒策略管理意识障碍。经7 d救治,患者好转出院,2个月后来院复诊,冻伤肢体功能完全恢复。提示对于非寒冷地区突发的严重冻伤病例,早期精准复温、创面分层管理及多系统并发症综合防治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护理研究
    肾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杨蕊, 李冰玉, 李鹭
    2025 (5):  576-57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12
    摘要 ( )   HTML ( )   PDF(543KB) ( )  

    总结1例肾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出现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肾损伤导致无尿等症状,采取多系统监测高危因素、遵医嘱动态调整免疫抑制治疗、维持安全血液净化、出血风险防范、感染管理、心理干预、营养支持和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经过45 d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2周,患者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Ⅱ型Abernethy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肝移植的术后护理
    申晓敏, 贺文静, 杨同男, 王丹丹, 赵文静
    2025 (5):  579-581.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13
    摘要 ( )   HTML ( )   PDF(533KB) ( )  

    总结1例Ⅱ型Abernethy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肝移植术后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围绕肝移植术后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特点,镇痛镇静的器官保护作用;靶向药物联合ECMO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ECMO运转期间氧合监测与抗凝管理、下肢缺血等并发症的防控;个体化液体治疗避免新肝再灌注综合征。经过精细化护理团队在内的多学科协作,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腋静脉行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引导双隧道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
    程秋琴, 张新政, 周建红, 高雪彤
    2025 (5):  582-58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14
    摘要 ( )   HTML ( )   PDF(512KB) ( )  

    总结8例经腋静脉行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引导双隧道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该组患者上臂静脉血管条件差、置管难度高,易并发血流感染及静脉血栓等问题,采取组建跨学科PICC置管小组、详细分析置管难点、实时监测置管危机、全面评估潜在并发症、高度重视导管维护等措施。经精细化护理,8例患者均顺利置管。随访期间患者带管体验良好,未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与安全
    急救—急诊双通道管理方案对经救护车就诊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
    张金秋, 沈秀兰, 汪利萍
    2025 (5):  585-58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15
    摘要 ( )   HTML ( )   PDF(917KB) ( )  

    目的 构建急救—急诊双通道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在经救护车来院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构建急救—急诊双通道管理方案,优化急诊科入口通道布局,改进经救护车就诊患者的接诊流程,在复苏单元对重症来诊患者实施分区救治、快速分流。选取2023年10月—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经救护车来院并入抢救室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同期该医院另一院区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双通道管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送检查时间、得到确定性治疗时间、“三大中心”疾病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5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32例,对照组122例。实施双通道管理方案后,患者分诊时间从3.6(2.0,4.0) min缩短至2.1(2.0,3.0) min(P<0.001);送检查时间从58.7(29.0,73.0) min缩短至33.4(10.0,43.0) min(P<0.001);得到确定性治疗时间从76.6(31.0,98.0) min缩短至45.6(11.0,57.0) min(P<0.001);“三大中心”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从56.7(41.0,75.0) min缩短至31.0(17.0,41.0) min(P<0.05)。结论 急救—急诊双通道管理方案的应用,可减少经救护车就诊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缩短送检查时间、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时间和“三大中心”疾病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从而提高救治效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ICU护理交接班循证实践障碍和促进因素研究
    邓颖一, 徐雯菁, 廖常菊, 李媛媛, 张翠翠, 明淑兰, 王敏, 丁娟, 陈晓丽
    2025 (5):  590-59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16
    摘要 ( )   HTML ( )   PDF(920KB) ( )  

    目的 探究综合ICU护理交接班循证实践的障碍和促进因素,为推动证据临床转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四川省自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病区的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性研究综合框架(consolidated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CFIR)构建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11名临床护士及护理管理者,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结果 通过访谈共得到涵盖CFIR框架4个维度的6个障碍因素、14个促进因素。归纳总结出4个主题,在实践者层面,综合ICU护士已经充分认识到交接班的重要性,并愿意将交接班循证实践方案列为优先完成事项,但普遍欠缺循证护理知识;在方案层面,交接班循证实践方案具备科学性及有效性,但方案的复杂性阻碍实施;在资源层面,交接班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需要人力、时间及信息化系统支持;在组织层面,科室文化、氛围、领导力促进交接班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结论 该研究从实践者、方案、可用资源及组织环境4个层面明确了护理交接班相关证据在临床转化的障碍和促进因素,为提升方案临床适用性、拟定变革策略提供了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士职业发展
    重大传染病疫情下护理人员危机领导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陈唱唱, 穆赫孜, 贺世喆, 杨倩, 郎红娟
    2025 (5):  596-60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17
    摘要 ( )   HTML ( )   PDF(1127KB) ( )  

    目的 编制重大传染病疫情下护理人员危机领导力量表(Crisis Leadership Scale for Nursing Staff,CLS-N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危机领导力六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和质性访谈结果构建护理人员危机领导力概念模型,通过文献分析、质性研究、Delphi专家函询和2轮预调查编制量表初稿。2023年7月,便利选取陕西省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646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试,分析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CLS-NS包含5个维度,36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碎石图结果提示提取5个公因子,即预警力、担当力、驾驭力、凝聚力、成长力,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063%;验证性因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良好,问卷结构因子稳定,量表内容效度(S-CVI)和各条目内容效度(I-CVI)均为1.00。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73,折半信度为0.930,重测信度为0.795。结论 CLS-NS信效度良好,可作为重大传染病疫情下护理人员危机领导力的评价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证据综合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困难气道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马姚静, 王鑫鑫, 余群飞, 骆春美, 吴小燕, 王晓博, 朱岩, 任英
    2025 (5):  603-60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18
    摘要 ( )   HTML ( )   PDF(1044KB) ( )  

    目的 收集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困难气道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有效证据,并提炼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找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困难气道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相关文献,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最佳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研究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19日。由两名独立研究员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关键信息。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3篇临床决策、1篇最佳实践、3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及1篇随机对照研究。从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策略制订、术中监测与管理与术后加速康复管理4个方面归纳了22条核心证据。结论 该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科学的循证依据,有助于优化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困难气道患者的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策略,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低体温监测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陈丽花, 盛青青, 黄瑶, 王新宁, 谭玉凤, 何婷婷, 张书琴
    2025 (5):  610-61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19
    摘要 ( )   HTML ( )   PDF(1129KB) ( )  

    目的 检索、评价并综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低体温监测和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际指南协作网、加拿大安大略护士协会、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中国医脉通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低体温相关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专家推荐、系统评价、临床决策、最佳实践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2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2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专家推荐、3篇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病例对照、1篇队列研究。汇总、提取18条最佳证据,包括团队组成、危险因素识别、监测频率、监测部位、预防及管理5个类别。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低体温监测和管理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为医护人员规范管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低体温患者提供了循证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体温状态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李季, 金静芬, 张玉萍, 成医锋, 王旭阳
    2025 (5):  616-62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20
    摘要 ( )   HTML ( )   PDF(1041KB) ( )  

    目的 研究体温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体温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3篇文献,共3 516 745例患者。结果显示,发热及低体温对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有影响(P<0.01),对住院时长及ICU住院时长的影响尚不明确(P>0.05)。结论 高热及低温都会增加脓毒症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因此,在临床诊疗及护理脓毒症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体温控制策略,改善患者结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脑卒中患者运动恐惧研究的范围综述
    章夏萍, 罗松娜
    2025 (5):  624-63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21
    摘要 ( )   HTML ( )   PDF(1055KB) ( )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恐惧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梳理运动恐惧的现状、影响因素、测评工具和干预方法等,为促进脑卒中患者积极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范围综述方法学为指导,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17日,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汇总与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脑卒中患者运动恐惧的发生率为24.17%~78.3%,主要应用坦帕运动恐惧评分量表和心脏病运动恐惧量表2种运动恐惧测评工具。脑卒中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身体健康状况和既往史。干预方法包括促动式护理、疼痛神经科学教育、认知行为疗法。结论 脑卒中患者运动恐惧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发生率较高,受多重因素影响,还需要加强在脑卒中患者中进行本土化测评工具研究,加大研究样本量,及时识别脑卒中患者运动恐惧并进行干预,未来在家庭和社区、互联网技术层面进行发展和完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成人脑死亡供体器官维护期护理策略研究进展
    荆佳美, 卫晓静, 王真真, 崔博文, 梁红霞
    2025 (5):  631-63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22
    摘要 ( )   HTML ( )   PDF(820KB) ( )  

    器官维护期护理由ICU护士为脑死亡供体提供基础护理、人文关怀,以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该文综述了脑死亡供体判定标准、器官维护期的护理措施,以及产生的伦理和情感需求。中国脑死亡判决与供体器官维护不仅提高了ICU护士实施精准护理的能力,也为临床工作和家属沟通之间带来了更大的伦理和情感挑战,器官维护期的护理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维护策略和完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机械通气肥胖患者撤机护理研究进展
    周飞飞, 高春华, 褚君卿, 林燕, 汪晓虹, 乔文博, 任雅钰
    2025 (5):  636-64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5.023
    摘要 ( )   HTML ( )   PDF(794KB) ( )  

    ICU肥胖患者因特殊病理生理结构,导致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撤机后二次插管风险高,给气道管理带来较大挑战。专业的临床判断、合适的撤机时机、优化的撤机策略是肥胖患者能否撤机的关键。目前,国内关于ICU机械通气肥胖患者撤机护理研究较少。该文对ICU机械通气肥胖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撤机前的护理评估与准备、撤机时的护理策略和撤机后的综合护理进行综述,旨在为ICU肥胖患者撤机护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