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097-6046(网络)
ISSN 2096-7446(印刷)
CN 10-1655/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推荐文章更多...

2025年, 第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4-10 上一期   
论著
ICU成人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黄慧, 纪超娜, 陈丽婵, 陈燕宏, 陈惜遂
2025 (4):  389-39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01
摘要 ( )   HTML ( )   PDF(1180KB) ( )  

目的 构建并验证ICU成人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相关皮肤损伤(catheter-associated skin injury,CASI)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10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ICU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研究纳入434例ICU患者,发生CVC-CASI 68例,发生率为15.7%,共发生74例次CVC-CASI,其中非感染性渗出54例次,占73.0%。模型变量包括留置时间、置管部位、俯卧位通气、皮肤水肿、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穿刺次数。模型验证效果显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为0.784~0.893),灵敏度为77.9%,特异度为81.1%,最大约登指数为0.59。结论 ICU患者CVC-CASI的发生率较高,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和及时进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及管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任美霞, 赵文芳, 郝彬, 袁丽荣, 孟效红, 李嘉琪, 李育玲
2025 (4):  396-40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02
摘要 ( )   HTML ( )   PDF(1075KB) ( )  

目的 编制ICU护士对经口气管插管(orotracheal intubation,OTI)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oral mucosal pressure injury,OMPI)预防及管理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知信行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预调查,形成问卷初稿。2024年1月-2月,便利选取441名ICU护士进行调查,利用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形成包含3个维度、36个条目的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33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卡方自由度比为2.557,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84,均方根残差为0.040,增值拟合指数为0.912,比较拟合指数为0.912,非规范拟合指数为0.903,模型拟合良好。问卷平均内容效度为0.993,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875~1.000。问卷总体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分别为0.965、0.730、0.981。结论 该研究编制的问卷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调查ICU护士对OTI患者OMPI预防及管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动脉夹层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张丹丹, 闵燕, 黄秋霞, 李会敏, 袁祎凌, 苗如婷
2025 (4):  403-40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03
摘要 ( )   HTML ( )   PDF(956KB) ( )  

目的 了解主动脉夹层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真实体验,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24年1月—3月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 归纳出6个主题:复发恐惧、刺激因素、疾病不确定感、恐惧情绪影响日常生活、应对方式、支持系统。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恐惧心理体验,改善患者认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自我效能,促进应对的积极转变,满足其健康管理需求,减轻复发恐惧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胰腺炎患者非计划重返ICU的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宋运莲, 燕艳, 邵荣雅, 丁维燕
2025 (4):  409-41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04
摘要 ( )   HTML ( )   PDF(900KB) ( )  

目的 调查重症胰腺炎患者非计划重返ICU的现状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避免胰腺炎患者重返ICU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4年2月1日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个院区中自ICU转到普通病房的298例主要诊断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非计划重返ICU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按照是否发生非计划重返ICU分为重返组和未重返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非计划重返ICU的危险因素。结果 298例患者中共有47例重返ICU,重返率15.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基础疾病个数(OR=1.244)、合并呼吸衰竭(OR=3.283)是重症胰腺炎患者非计划重返IC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组重症胰腺炎患者非计划重返ICU处于较高水平。为避免高危患者重返ICU,临床需重点关注高龄、基础疾病复杂、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伤急救护理专题
严重创伤患者疾病轨迹导向的营养管理方案构建与应用研究
黄晓霞, 唐佳迎, 江利冰, 高梦珂, 朱梦婷, 吴龙琴, 封秀琴
2025 (4):  414-42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05
摘要 ( )   HTML ( )   PDF(1244KB) ( )  

目的 构建严重创伤患者疾病轨迹导向的营养管理方案并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研究,便利选取2023年4月—6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试验组,2023年1月—3月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严重创伤患者疾病轨迹导向的营养管理方案,对照组实施目标导向的早期营养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结果 最终纳入试验组84例,对照组87例。试验组启动肠内营养支持时间(t=2.335,P=0.017)、7 d内喂养中断次数(Z=3.194,P=0.024)及喂养中断时长(Z=3.865,P<0.001)、入科72 h内血糖变异系数(t=-2.432,P=0.016)及胰岛素总用量(t=-4.664,P=0.035)、喂养不耐受发生率(χ2=5.554,P=0.021)均低于对照组;7 d目标能量达标率(χ2=7.875,P=0.009)、血清前白蛋白(t=4.129,P=0.016)均高于对照组;人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相位角高于对照组(t=1.976,P=0.040);两组去脂体重、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情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方案能提高肠内营养的落实及执行质量,缩短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提高目标热量达标率的同时改善严重创伤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驾驶舱资源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计可欣, 叶荣华, 叶丽霞, 徐莉, 章烨菲, 周虹
2025 (4):  421-427.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06
摘要 ( )   HTML ( )   PDF(1914KB) ( )  

目的 探讨驾驶舱资源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驾驶舱资源管理理念构建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模式,包括创伤救治团队的组建、信息系统的优化、环境分区改造、物品的目视化管理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流程单的制订。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5月、8月—12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9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n=61)采用基于驾驶舱资源管理理念构建的严重创伤救治模式,对照组(n=58)采用常规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救治过程关键指标、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及救治效果。结果 试验组5 min静脉或骨通路开通率、留观至气管插管时间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伤重点超声评估达标率及分诊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留观至急诊手术时间及抢救室停留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48 h转归及出院3个月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驾驶舱资源管理理念构建的严重创伤救治模式,加强了救治流程连续性及系统性,缩短了救治时间,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得到改善且节约了医疗资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严重创伤救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适用性分析
陈慧娟, 黄伟, 刘月, 赵飞凡, 程晶, 孙丽冰
2025 (4):  428-43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07
摘要 ( )   HTML ( )   PDF(1032KB) ( )  

目的 构建严重创伤救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全程创伤救治护理质量监测及控制提供评价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框架,基于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严重创伤救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纳入国家、省、市、县四级创伤救治体系各层级代表16所医院的20名医疗、护理、管理专家开展2轮函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7、0.911;变异系数为0.045~0.291和0.045~0.217,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73和0.206(P<0.001)。共形成54个严重创伤救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结构指标19个、过程指标25个、结果指标10个。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科学性、实用性较强,可为严重创伤救治护理质量控制提供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依据,为创伤数据库及以数据为导向的创伤救治质控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士参与大规模伤亡事件救护体验及需求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刘倩, 阮旭, 于天灏, 孙尚雪, 李文丽, 李阳洋, 陆关珍, 彭飞
2025 (4):  434-44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08
摘要 ( )   HTML ( )   PDF(1185KB) ( )  

目的 系统评价护士参与大规模伤亡事件伤员救护的体验及需求。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护士参与大规模伤亡事件救治体验和需求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30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运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文献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形成13个类别、3个整合结果:大规模伤亡事件对护士的影响(提升职业价值认同感、产生心理应激与负性情绪、角色负荷加重);护士在大规模伤亡救援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救护知识技能欠缺、沟通合作协调障得、人力资源供应不足、方案流程及培训演练匮缺、现场救治环境复杂);大规模伤亡救援中护士的需求(心理健康支持、有效的团队沟通合作、人力物资支持、培训方案及演练、医院管理与领导能力支持)。结论 需重视护士身心健康,提升护士领导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规范大规模伤亡事件救治流程,定期开展培训演练,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救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院前创伤救治中正确管理与使用止血带的最佳证据总结
史梅, 胡小花, 杨芳
2025 (4):  441-447.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09
摘要 ( )   HTML ( )   PDF(1085KB) ( )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院前创伤救治中正确管理与使用止血带的相关证据,为院前救治实践提供参考和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指南网站及专业学会网站,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或类实验研究等。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3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类实验研究4篇。汇总了止血带使用适应证、禁忌证、出血程度的快速评估、止血带的选择、止血带绑扎部位及方法、止血带有效的标准及压力设置、时间设置、动态评估、明确标注、移除止血带、监测和重新评估、记录12个方面共22条证据。结论 院前创伤救治中正确管理与使用止血带的证据总结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院前创伤救治实践提供循证依据,为相应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德创伤救治护理的实践进展及启示
吉莉, Christian Waydhas, 樊落, 汪袁云子, 樊凯盛
2025 (4):  448-451.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10
摘要 ( )   HTML ( )   PDF(750KB) ( )  

创伤救治护理作为创伤救治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救治创伤患者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文深入介绍了中、德两国在创伤救治体系、创伤救治护理服务流程与内容、创伤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与培训,以及创伤救治护理质量的管理等方面的现状与特点,旨在为中国创伤救治护理的持续发展和优化提供启示与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症护理研究
恶性胸腔积液行多次引流继发肋间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护理
胡汉, 张蕊, 陈轩
2025 (4):  452-45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11
摘要 ( )   HTML ( )   PDF(543KB) ( )  

总结1例肺癌患者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继发肋间假性动脉瘤破裂的护理体会。针对该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且危重,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活动性胸腔内出血;评估并落实急性出血性凝血病治疗;正确实施肋间动脉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运用“5E康复管理模式”开展早期康复指导。经过18 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随访1个月,患者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护理研究
小肠联合部分结肠直肠移植及肛门吻合术患者的护理
蔡小凤, 徐静, 赵惠英, 吴国生
2025 (4):  455-45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12
摘要 ( )   HTML ( )   PDF(734KB) ( )  

总结1例小肠联合部分结肠直肠移植及肛门吻合术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术后排异、营养、血糖、血流动力学、感染和术后随访管理等护理问题,采取实时监测和精准免疫抑制治疗,开展围手术期全程化营养管理,优化血糖监测策略,实施精细化液体管理,制订个性化随访管理方案。经过59 d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出院,并于移植术后4个月实施造口还纳术,恢复肠道连续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高处坠落引发激越行为的护理
姚晓月, 卢伟松, 张兰兰, 潘银芝, 沈卫娣, 沈安妮, 杨旻斐
2025 (4):  459-461.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13
摘要 ( )   HTML ( )   PDF(577KB) ( )  

总结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高处坠落后并发激越行为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加强患者自伤及伤人现象的预防与管理,认可疗法满足患者需求,模拟家人在场进行情感支持,借助抚触疗法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完善多学科会诊寻找有效治疗方案。经过72 h精心急诊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意识转清,顺利出院。出院1年后电话随访,患者激越行为偶有出现,指导家属关注患者安全,陪同患者神经内科门诊定期就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高出血风险下行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
李旭琴, 黄昉芳, 俞超
2025 (4):  462-46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14
摘要 ( )   HTML ( )   PDF(643KB) ( )  

总结1例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高出血风险下行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护理要点:高出血风险期间体外膜肺氧合运行的出血风险管理。低抗凝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包括个体化低抗凝方案的实施与护理、小血栓引起体外膜肺引流不足的应急护理策略、高凝状态下保持下肢远端灌注管通畅,避免下肢缺血。以及在体外膜肺支持下经皮肺动脉取栓术后观察与护理。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与安全
ICU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控制器报警原因分析及对策
耿丹丹, 张伟, 陆真, 陈晴晴, 赵彩萍, 叶菊, 管玉珍
2025 (4):  466-47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15
摘要 ( )   HTML ( )   PDF(824KB) ( )  

目的 总结分析12例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控制器出现的报警数据,为制订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护士对左心室辅助装置体外控制器报警的响应与处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日—2023年8月9日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的12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类总结他们在ICU期间左心室辅助装置体外控制器报警类型、人数比例、原因和当时实施的护理措施,再进行“抽吸报警”的亚组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共产生1 080条报警。单电源供电报警占76.9%,抽吸报警占19.5%,其他还有单电池电量低和高功率报警。所有患者都发生了单电源供电报警,共831次;5例患者发生了抽吸报警,共211次;4例患者发生了单电池电量低报警,共36次;两例患者发生了高功率报警,共2次。抽吸报警组和未抽吸报警组患者的术前体重、体表面积、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血泵转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抽吸报警的发生率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短期下降的幅度有密切关系。通过报警数据分析有助于掌握左心室辅助装置体外控制器的报警现状,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追踪式多学科协作团队护理查房在危重共病患者中的实践
田金萍, 王荣, 郑亚平, 卢静娴, 史丽峰, 郑丹萍
2025 (4):  470-47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16
摘要 ( )   HTML ( )   PDF(719KB) ( )  

目的 总结对危重共病患者实施追踪式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护理查房的经验,为相关流程建立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成立危重共病患者护理查房专项小组,分析常规护理查房中存在的问题,从会诊前组织方式、会诊过程与难点讨论、会诊后追踪管理、护理查房总结讨论等多方面优化举措;建立追踪式MDT护理查房的流程,并进行质量控制,在7个科室开展实践。结果 2022年6月—2024年5月对18例危重共病患者开展追踪式MDT护理查房,患者住院时间(18.50±2.15) d短于常规护理查房组(19.72±2.08) d,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由30.56%降至5.56%,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由19.44%降至0,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由(41.72±3.44)分提升至(47.22±2.53)分。结论 采用追踪式MDT护理查房有助于缩短危重共病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幽门后喂养信息化预警系统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王德生, 景新华, 韩小云, 刘玲, 钱婷, 冯毅
2025 (4):  475-47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17
摘要 ( )   HTML ( )   PDF(726KB) ( )  

目的 建立幽门后喂养信息化预警系统并评价其在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实施中的成效。方法 成立多学科团队,基于误吸风险评估及护理质量指标,构建幽门后喂养信息化预警系统,对误吸风险进行预警及幽门后喂养提醒;对比2022年6月—12月(对照组)与2023年2月—7月(试验组)的幽门后喂养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施幽门后喂养信息化预警系统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鼻肠管置管延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幽门后喂养率、鼻肠管及时置管率、误吸风险评估复评及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风险评估初评及时率、早期肠内营养执行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后喂养信息化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误吸风险患者尽早采用幽门后喂养,减少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证据综合研究
ICU护士照护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患者真实体验的Meta整合
张楚楚, 张娜, 宫晓艳, 隋伟静, 陈婷, 王凯丽, 庄一渝
2025 (4):  480-486.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18
摘要 ( )   HTML ( )   PDF(1040KB) ( )  

目的 系统评价ICU护士照护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真实体验,为制订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中ICU护士照护ECMO支持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20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整合。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提炼出44个研究结果,归纳成6个新类别,并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①ICU护士在照护ECMO支持患者时的核心情感反应;②ICU护士照护ECMO支持患者过程中感知的障碍因素;③ICU护士照护ECMO支持患者过程中的应对策略。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优化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和护理支持系统,重视ICU护士在照护ECMO支持患者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制订ECMO照护相关的临床指南和培训计划,为促进ECMO专业发展提供科学、系统的循证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
郑艳敏, 黄泽曦, 黄娅若, 崔念奇, 马雪芩, 沙瑞芹, 刘永刚, 田莹
2025 (4):  487-49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19
摘要 ( )   HTML ( )   PDF(1156KB) ( )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计算机决策系统、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和数据库中的临床决策、指南、最佳实践、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9月9日,由4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汇总与分级。结果 最终纳入20篇文献,从吞咽康复训练的多学科团队、训练评估、训练措施、效果评价、健康教育和注意事项6个维度汇总了22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临床实践中需结合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应用证据,以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护理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朱娅迪, 宋剑平
2025 (4):  494-49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20
摘要 ( )   HTML ( )   PDF(698KB) ( )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AS的主要手段。随着TAVR适用人群不断扩大,术后认知功能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TAVR术前患者认知功能状态、术后认知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认知功能下降的预防策略。以期为临床护士观察TAVR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依据,但统一的标准化评估体系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亚谵妄综合征评估及影响因素的范围综述
王梦倩, 刘秀梅, 康艳楠, 唐妍, 丛珊珊, 贾云艳
2025 (4):  499-50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21
摘要 ( )   HTML ( )   PDF(1060KB) ( )  

目的 对国内外关于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展开范围综述,系统性地整理并阐述该综合征的相关概念、评估手段以及影响因素,为ICU护理人员实施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以期减少亚谵妄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不良影响。方法 遵循Arksey和O’Malley所确立的系统性文献回顾框架,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指南网,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5日。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以前瞻性队列研究为主,共纳入3种评估工具,包括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和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手术、药物、环境等。结论 医护人员应提高对亚谵妄综合征的重视,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识别筛查,防止其进展成谵妄,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患者低活动型谵妄研究的范围综述
王立庆, 罗洁玲, 商博坤, 马桂云
2025 (4):  506-51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4.022
摘要 ( )   HTML ( )   PDF(1068KB) ( )  

目的 对国内外重症患者低活动型谵妄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梳理低活动型谵妄的现状、危险因素、评估工具、评估时机和干预方法等,为预防和管理重症患者低活动型谵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范围综述框架,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重症患者低活动型谵妄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23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汇总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1篇文献。重症患者低活动型谵妄的发生率为6.60%~92.00%。主要应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和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2种评估工具,多数研究每日评估1~2次,评估时间集中在08:00—09:00左右和18:00左右。重症患者低活动型谵妄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饮酒史、急诊手术、约束带的使用等。干预措施为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结论 低活动型谵妄在重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评估和诊断工具种类较少且缺乏特异性,评估时机和频率尚不统一,干预研究较少且设计单一。建议医护人员从评估诊断工具、时机和干预方法等方面加深研究,为低活动型谵妄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