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096-7446 CN 10-1655/R
主管:中国科协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高艳红 赵诺 刘春梅 王泠 周玉洁 王霞 郭彤 魏力 张素 王志稳 张智霞 黄峥 纪慧茹 郭淑丽 蒋琪霞 徐洪莲 胡宏鸯 张红梅 胡爱玲 孙红玲 傅晓瑾 吴欣娟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7): 620-62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07.010
    摘要575)     
    统一标准的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和流程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临床规范指引,同时也是减轻患者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的指导依据。2022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联合全国16家医院撰写《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T/CRHA 016-2023)》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团体标准,对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整体评估、护理用具选择、标准流程及护理要点进行了规范,并于2023年1月发布。本文针对此标准中的重要部分、条目进行详细解释,便于使用者理解,促进临床失禁患者皮肤护理的规范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ICU患者身体约束临床实践指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 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 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执笔:崔念奇 张玉萍 周英凤 孙红 金静芬)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0): 909-912.  
    摘要429)     

    目的  形成适合中国本土化情况的成人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方法  基于指南整合方法学CAN-IMPLEMENT,通过整合现有高质量指南与系统评价证据,由多学科专家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订与评估和德尔菲法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对推荐意见达成共识。结果  针对身体约束缩减中的11个关键临床问题,在8部指南和71篇系统评价提供的证据基础上,形成了15条推荐意见。结论  该指南为以临床护士为主的实践者进行ICU身体约束管理与缩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包益萍 张玲 俞臻梁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6): 562-.  
    摘要395)     
    成人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高,不仅增加了护理难度,也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严重影响其临床结局。该文对成人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从风险预测模型概述,逻辑回归模型、列线图模型、深部学习模型的相关内容以及预测价值、风险预测模型功能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正确选择与应用模型,优化喂养不耐受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穿刺置管流程的优化及效果评价
    杨菲 孙庆梅 潘健 苏玮 吕英 赵群 马英琴 张英英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1): 988-99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11.005
    摘要385)     
    目的 采用尖端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优化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穿刺置管流程,并进行 效果评价。 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6月,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和某二级甲等医院各60例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 依据穿刺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优化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 优化组优化动脉穿刺套管与压力换能器的连接流程,引入动脉穿刺尖端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传统组使用穿透法动脉穿刺置管术。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首次置管成功率、穿刺后瘀斑、穿刺出血、疼痛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优化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95.0%与83.3%,P=0.04);穿刺后瘀斑率显著降低(5.0%与 28.3%,P=0.01);穿刺出血率显著降低(0与100.0%,P=0.04);轻度疼痛患者比例明显增加 (95.0%与75.0%,P=0.02),而中度疼痛患者比例明显下降(5.0%与25.0%,P=0.02);患者的满 意度也得到明显提升(95.0%与75.0%,P=0.01)。 结论 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穿刺置管的流程优化能有效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并增加患者满意度,可提供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置管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李茜 王丽竹 朱祎容 樊帆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5): 473-.  
    摘要341)     
    ICU内黏膜压力性损伤常发生在口腔部位,增加患者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从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评估及分期、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临床实践管理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团体标准解读
    石海燕 刘爱华 马骁 王湘 张丽娟 马燕兰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1): 1011-.  
    摘要281)     
    中华护理学会于2021年12月发布《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团体标准,规范了成人鼻肠管留置与维护的操作要求,包括基本要求、置管、维护、拔管、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该文对标准中给出的建议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护士应用该团体标准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两种连接引血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安敏 曹虎男 戴小梅 张静 蔡雅情 李璐 黄丽璇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0): 869-873.  
    摘要276)     

    目的  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时两种连接引血方式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98—20223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行CRRTAKI患者312,1∶1倾向性匹配选定168例分为单连组(由动脉端引血至管路静脉壶后再连接静脉端)和双连组(导管动静脉端同时连接设备)。观察两组引血前、引血至静脉壶时和上机后10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上机后2 h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价不同连接方式对AK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上机期间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无论模型是否矫正,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在上机期间引血前至上机后10 min)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期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较引血前显著下降(P<0.05),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连接方式与AKI患者行CRRT2 h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连接引血本身将影响AKI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CRRT不同连接方式在上机期间上机后2h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没有差异,建议在CRRT开始时要谨慎,并更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后期进一步进行更严谨的大样本试验以验证本研究中的相关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ICU患者镇痛镇静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王莉 何雪花 陈香萍 宫晓艳 章凯 孙磊 沈云霞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9): 773-77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09.001
    摘要267)     
    目的 构建成人ICU患者镇痛镇静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ICU镇痛镇静的护理质量监测及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2022年2月-11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成人ICU患者镇痛镇静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内容及各指标权重。 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问卷回收率为100%和 92%,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和0.88,变异系数0.04~0.32和0~0.21,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45和0.260。 最终构建的成人ICU患者镇痛镇静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成人ICU患者镇痛镇静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体现专业性和特异性,对评价ICU镇痛镇静护理质量具有借鉴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现状及护理实践内容的田野研究
    黄苗 甘秀妮 张传来 周雯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2): 101-107.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4.02.001
    摘要262)     
    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成人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现状及护理实践内容,明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4月,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重庆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ICU血糖管理实践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非参与式观察。 采用ICU患者血糖管理情况表及护理人员血糖管理实践记录表收集量性资料,反复阅读田野笔记,汇总现有护理实践内容、当前血糖管理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资料归类及深入分析。 结果 4所田野观察地均拥有纸质版胰岛素输注方案,方案平均使用时间为(9.00±2.92)年, 但方案内容存在差异;共观察60例高血糖患者,不同田野地的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的高血糖持续时间、达到目标血糖水平所需时间及目标血糖范围的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名护士血糖管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胰岛素输注及调整、血糖监测、患者营养管理、低血糖处理,但在血糖监测方式、胰岛素使用方式、营养支持是否伴随胰岛素输注等问题上仍与最佳证据存在差距。 结论 护理人员需在提升自我临床决策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全面、规范且统一的成人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实践方案,这是解决当前田野地血糖管理实践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患者非临床原因转出延迟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王朝平 陈俊希 王本金 陈红艳 袁晓丽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1): 1006-.  
    摘要249)     
    ICU转出延迟为患者准备转出和实际转出之间的差值判断。该文通过对ICU转出延迟的现状、影响因素、不良结局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国内ICU医护人员对ICU转出延迟的重视程度,并对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封管方法在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朱薇 钦晓英 黄培培 项小燕 卢琪 陈立姣 崔智萍 张烨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7): 581-586.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07.001
    摘要247)     
    目的  比较不同封管方法对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2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植入输液港的肿瘤患者41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各138例,A组间歇期维护使用5 ml 0.9%氯化钠正压封管,B组间歇期维护采用5 ml肝素溶液(10 U/ml)正压封管,C组间歇期维护采用5 ml肝素溶液(100 U/ml)正压封管。观察3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输液港堵塞情况。 结果 3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定量、血小板计数、输液港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组凝血酶原时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268,P>0.05),但A组与C组(t=-172.406,P<0.001)、B组与C组(t=-139.13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6,P>0.05),但A组与C组(t=-35.493,P<0.05)、B组与C组(t=-36.899,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输液港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632,P=0.442)。 结论 采用肝素溶液(100 U/ml)与0.9%氯化钠或肝素溶液(10 U/ml)相比,可延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肿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建议临床护理人员使用0.9%氯化钠或肝素溶液(10 U/ml)进行封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科留观患者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芳 郑丹莉 黄素芳 谢云丽 冯梅 谢拉 杨英 邓娟 肖亚茹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7): 639-64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07.015
    摘要229)     
    目的  分析急诊科留观患者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的病例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的2 735例从抢救室转留观室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比较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组和未重返抢救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87例急诊科留观患者非计划重返抢救室,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为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1)、分诊类别为不明原因腹痛(OR=2.916)、分诊类别为创伤(OR=0.226)与急诊科留观患者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相关(P<0.05)。结论  年龄和不明原因腹痛是急诊科留观患者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的危险因素。建议对计划从急诊科抢救室转留观室的患者,构建特异性的风险评估方案,完善风险预警模型,降低急诊科留观患者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胸痛护理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胸痛护理学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执笔:张敏 王文君 郭卫婷)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6): 519-.  
    摘要220)     
    目的 构建急性胸痛护理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急性胸痛患者自社区医疗、院前急救到急诊科、专科治疗以及二级预防的护理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循证护理实践指南制订方法,撰写指南计划书并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完成注册,在指南指导委员会监督下,共识专家组与制订工作组共同构建指南草案,并由外审专家组进行评审,修改并达成意见一致后形成正式指南。结果 指南推荐意见涵盖院前急救、安全转运、预检分诊、疼痛管理、氧疗管理、手术管理、药物管理、心脏康复、胸痛中心建设、培训教育10个方面的内容,共57条推荐意见。结论 该指南是根据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医护人员专业判断,并充分纳入患者意愿及价值观形成的循证指南,可为临床护士针对急性胸痛患者护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医护人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李亚军 吴强 张静 陈莲芳 李秀川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7): 587-59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07.002
    摘要202)     
    目的 编制ICU医护人员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知信行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依据知信行理论模型,通过文献学习、理论分析、专家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预调查形成初始问卷,于2022年10月—11月选取安徽省7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426名ICU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信效度检验;于2023年1月—2月选取该7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另外455名ICU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最终形成问卷包含知识、信念、行为3个维度,共41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319%,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拟合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χ2/df=2.504,RMSEA=0.058,RMR=0.014,IFI=0.933,CFI=0.933,PGFI=0.740,PNFI=0.846,PCFI=0.883);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82,重测信度为0.995,分半信度为0.950。结论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调查ICU医护人员对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知信行现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徐霞 张佳佳 丁茱萸 张严 肖雪奇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7): 660-66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07.018
    摘要179)     
    失禁相关性皮炎是全球一大皮肤问题。风险预测模型可筛选出失禁相关性皮炎高风险患者,从而早期识别并干预。该文综述了失禁相关性皮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基本情况、构建方法、预测性能等内容,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皮肤预防管理提供参考,但应全面纳入危险因素,并注重模型的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创伤患者信息预警表在院前—院内交接中的应用研究

    丁传琦 王中英 吕雪冰 张学峰 王飒 徐彩娟 赵小纲 金静芬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5): 394-.  
    摘要178)     
    目的 探讨“年龄、受伤时间、致伤机制、受伤部位、症状体征、院前处理”(age, time, mechanism of injury, injuries, signs, treatment, ATMIST)信息预警表在院前—院内急诊创伤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方法 便利选取浙江省某三级乙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创伤患者,将2022年8月—9月收治的93例创伤患者纳入试验组,使用ATMIST信息预警表进行院前—院内交接,2022年6月—7月收治的108例创伤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传统院前—院内交接。比较两组二次交接时间、启动创伤团队时间以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院前—院内二次交接时间3(2, 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5(3, 6)min(Z=-2.147, P=0.030),试验组启动创伤救治时间0(-1, 0)min早于对照组0(0, 0)min(Z=-2.161, P=0.031),93.33%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采用标准化信息预警表,96.67%的医护人员对ATMIST信息预警表的应用表示满意。结论 ATMIST信息预警表应用于创伤患者院前—院内早期预警,可显著缩短创伤患者院内二次交接时间,并提前启动创伤团队,且医护人员认同感和满意度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外心肺复苏多学科团队协作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吴洁华 陈华 夏叶 冷夏华 王蒙蒙 谌欢 闫程坤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1): 983-98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11.004
    摘要176)     
    目的 构建体外心肺复苏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方案 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构建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体外心肺复苏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体外心肺复苏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试验组在常规接诊流程、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对照组予常规急诊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环节用时、48 h自主循环恢复率、48 h存活率及院内存活率的差异。 结果 试验组最终收集31例,对照组最终收集27例;试验组各环节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01);48 h自主循环恢复率、48 h存活率及院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可缩短体外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时间,促进医护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预防的循证实践研究
    姚欢 方金燕 傅蓉 钟利君 王晓燕 黄赣英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9): 785-791.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09.003
    摘要176)     
    目的 评价成人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预防的最佳证据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预防的最佳证据制订成循证实践方案,经过基线审查、障碍因素分析,构建最佳证据应用策略,并于2022年10月1日-11月20日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监护室实施最佳证据,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患者误吸发生率、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以及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预防管理知识问卷得分。 结果 最终纳入23条证据,19条审查指标。 循证实践后机械通气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从21.43%下降到6.6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28.57%下降到6.67%; 除审查指标10、19外, 其余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上升至90%以上;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预防管理知识问卷得分从(78.04±1.58)分上升到(91.04±0.9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79,P<0.001)。 结论 将基于循证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有利于防止机械通气患者误吸的发生,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快速护理通道的建立及实践
    吕佳 沈小玲 黄赣英 傅蓉 张华 杨慧杰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6): 543-.  
    摘要174)     
    目的 建立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快速护理通道并验证其临床效果。方法 成立多学科小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并结合质量控制指标的监测结果,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治流程进行失效分析,建立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快速护理通道。对应用前(2020年5月—2021年4月)与应用后(2021年5月—2022年4月)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血红蛋白报告时间从21 (17,26) min缩短至7 (5,9) min(P<0.001);输血流程启动至输血开始时间从39 (36,45) min缩短至25 (20,30) min(P<0.001);急诊内镜启动到实施时间从50 (42,60) min缩短至40 (36,50) min(P=0.001);抢救室平均停留时间从236 (178,255) min缩短至180 (160,200) min(P=0.009);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生存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结论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快速护理通道可缩短各关键环节的救治时间及总体住院时长,保障急诊医疗安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肺康复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马姚静 余群飞 王鑫鑫 任英 许国萍 袁喆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6): 485-492.  
    摘要172)     
    目的 构建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肺康复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构建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肺康复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28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作为试验组,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0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肺康复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肺通气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 术后1周、术后1月,试验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69,P<0.001);术后1月,两组均无肺部并发症发生。两组在肺康复中均未发生跌倒、急性运动损伤、心血管不良事件等。结论 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肺康复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肺通气功能及短期活动能力,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未来可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明确重度脊柱侧凸围手术期肺康复方案在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的长期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