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096-7446 CN 10-1655/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ICU医护人员临床警报管理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杨春清 罗铎麟 高萍 陈好 何春雷 徐小群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689-694.  
    摘要362)     
    目的 基于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解析ICU医护人员临床警报管理的体验及需求,为制订临床警报管理相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9月—11月,对温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2名ICU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为分析框架,采取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警报管理不当对医患双方的不良影响、警报对工作任务的帮助与阻碍、警报与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组织层面开展警报管理的现状和困境、改进和优化警报系统的需求5个主题。结论 临床警报管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通过监管警报相关不良事件,开展多元化培训教育,应用智能化工具和技术等手段,全方位提升警报管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减轻ICU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陈洁 房丽丽 阮晓芬 俞小玲 吕碧芳 陈姝怡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695-700.  
    摘要381)     

    目的 构建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导、病区护士为主体,构建集专科护士工作站模块和病区护士工作站模块为一体的智能化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 2021年7月—10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行系统试运行,比较系统应用前后镇痛泵患者24 h内镇痛不全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阳性探测率、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耗时的差异。 结果 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使用后,当日20:00镇痛不全发生率由12.9% 下降至5.9%(χ²=21.749,P0.001)次日09:00镇痛不全发生率由20.1%下降至15.1%(χ²=6.759,P=0.009)次日16:00镇痛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相关不良反应阳性探测率上升其中恶心呕吐探测率由9.2%上升到31.5%(χ²=119.46,P0.001)头晕阳性探测率由3.6%上升到8.1%(χ²=13.96,P0.001)患者满意度由(4.90±0.40)分提高到(4.96±0.25)疼痛专科护士随访前准备和随访后数据录入耗时由(93.85±11.14)min/d下降至<20 min/d病区护士评估镇痛泵耗时由(29.72±8.80) s/次下降到2 s/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专科护士主导的镇痛泵全程管理系统能有效改善术后疼痛管理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优化疼痛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预检分诊患者主诉标准化术语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陈晨 闫丹萍 王飒 周帅帅 黄畅 王钰炜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701-705.  
    摘要533)     
    目的 建立患者主诉标准化术语库并观察其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加拿大急诊信息化系统主诉列表为基础,增补各大疾病系统和近5年该院急诊分诊系统中主诉信息,根据标准医学术语集进行规范的表达,通过专家函询确定主诉列表(主主诉模块),辅以疾病持续时间(子主诉模块)和国际疾病分类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ICD10)诊断列表(主诉辅助模块)形成主诉标准化术语库,联合信息部门将主诉标准化术语库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系统。选取2023年9月应用主诉标准化术语库分诊的急诊患者为试验组,2022年9月同期应用常规自由文本形式录入主诉的急诊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符合率及72 h 非计划重返率。 结果 应用主诉标准化术语库后,分诊时间从(327.33±44.32) s缩短至(174.23±49.02) s, 预检分诊符合率从应用前的95.27% 提高至9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 h非计划重返率均是零。 结论 将主诉标准化术语库用于急诊预检分诊,对主诉规范、分诊时效、急诊急救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助于医学数据统计和分诊质量控制,以及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智能电子交班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帅琴燕 刘天赐 张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706-712.  
    摘要398)     
    目的 构建ICU智能电子交班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及专家论证构建ICU智能电子交班系统。于2023年1月1日—6月30日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试行,通过比较系统应用前后的护士整理交班时长、床旁交班补充率、交接班评估量表来评价其运行效果。结果 ICU智能电子交班系统应用后,ICU护士整理交班时长从(39.12±1.80)min缩减到(27.26±1.2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5,P<0.001);床旁交班补充率较应用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481,P=0.034);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总分显著升高(Z=-6.343,P<0.001),仅促进患者参与维度得分在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3,P=0.075)。结论 ICU智能电子交班系统可节省护士整理交班报告的时长,减少床旁交班补充率,有利于提高护士交班效率及质量,提升护士满意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器人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挑战
    靳瑾 崔一凡 韩斌如 王欣然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4, 5 (8): 713-717.  
    摘要253)     
    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危重症护理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机器人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之一。该文通过综述机器人在危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介绍机器人在远程查房、辅助早期活动、药物配置、情感支持方面的研究概况,分析在实用性、经济和伦理、职业发展及护理人才方面的挑战,旨在为危重症护理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患者非临床原因转出延迟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王朝平 陈俊希 王本金 陈红艳 袁晓丽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1): 1006-.  
    摘要451)     
    ICU转出延迟为患者准备转出和实际转出之间的差值判断。该文通过对ICU转出延迟的现状、影响因素、不良结局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国内ICU医护人员对ICU转出延迟的重视程度,并对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物联网智慧血液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孙乔 王素梅 程聪 关纯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1): 978-98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11.003
    摘要213)     
    目的 探讨与评价ICU物联网智慧血液管理方案的应用效果。 方法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开发智能血液冰箱及物联网血液转运箱,以及自动化智能血液(库)管理系统与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构建ICU物联网智慧血液管理方案,对重症患者输血管理实施全流程信息化监管和追溯管理,并进行动态调控与评价。 将ICU物联网智慧血液管理方案应用前(2021年5月-10月)与应用后(2021年11月-2022年4月)的用血管理数据进行比较,评价该方案在ICU用血管理中的作用。 结果 ICU物联网智慧血液管理方案应用前180例患者累计用血2 170例次,应用后158例重症患者累计用血3 611例次;血袋暴露于非冷链时间由应用前8(5.5,15) min下降至应用后0.5(0.5,1) min, 每份血制品平均配送时长由应用前的8(5.5,15) min下降至应用后的1(0.5,1) min,ICU预防备血率由应用前的12.0%(260/2 170)上升至应用后的59.0%(2 130/3 611),病历检查对比情况合格率由应用前的68.3%上升至应用后的89.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ICU物联网智慧血液管理方案有助于实现 ICU血制品的精准监管,提高ICU用血效率,确保ICU用血安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体外心肺复苏多学科团队协作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吴洁华 陈华 夏叶 冷夏华 王蒙蒙 谌欢 闫程坤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1): 983-98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11.004
    摘要303)     
    目的 构建体外心肺复苏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方案 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构建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体外心肺复苏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体外心肺复苏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试验组在常规接诊流程、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对照组予常规急诊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环节用时、48 h自主循环恢复率、48 h存活率及院内存活率的差异。 结果 试验组最终收集31例,对照组最终收集27例;试验组各环节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01);48 h自主循环恢复率、48 h存活率及院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可缩短体外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时间,促进医护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穿刺置管流程的优化及效果评价
    杨菲 孙庆梅 潘健 苏玮 吕英 赵群 马英琴 张英英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1): 988-99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11.005
    摘要625)     
    目的 采用尖端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优化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穿刺置管流程,并进行 效果评价。 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6月,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和某二级甲等医院各60例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 依据穿刺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优化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 优化组优化动脉穿刺套管与压力换能器的连接流程,引入动脉穿刺尖端腔内电图定位技术;传统组使用穿透法动脉穿刺置管术。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首次置管成功率、穿刺后瘀斑、穿刺出血、疼痛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优化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95.0%与83.3%,P=0.04);穿刺后瘀斑率显著降低(5.0%与 28.3%,P=0.01);穿刺出血率显著降低(0与100.0%,P=0.04);轻度疼痛患者比例明显增加 (95.0%与75.0%,P=0.02),而中度疼痛患者比例明显下降(5.0%与25.0%,P=0.02);患者的满 意度也得到明显提升(95.0%与75.0%,P=0.01)。 结论 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穿刺置管的流程优化能有效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并增加患者满意度,可提供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置管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浙江省三级综合医院ICU健康工作环境评估量表常模的构建
    丁茱萸 庄一渝 张佳佳 陈香萍 李秋静 劳月文 傅文瑶 张奕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1): 993-99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11.006
    摘要173)     
    目的 构建浙江省三级综合医院ICU健康工作环境评估量表常模。 方法 采用 按比例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32所三级综合医院ICU,于2022年6月要11月应用美国危 重症护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Care Nurses,AACN)健康工作环境评估量表对1 734名ICU护士进行健康工作环境调查,在分析ICU护理工作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均数常模、分类常模、百分位数常模和划界常模。 结果 浙江省三级综合医院ICU健康工作环境均数常模总分为(73.79±15.79)分,其中专业的沟通(75.00±16.23)分、真正的合作 (73.73±17.45)分、有效的决策制定(70.05±18.47)分、合适的人员配置(75.93±16.74)分、价值的认可(73.39±16.74)分、真诚的领导力(74.66±16.47)分。 对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特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地区、职务、夜班次数、健康状况和1年内上报意外事件数量5个分类常模,以5%的间隔建立百分位数常模,并设立5个等级的划界常模:总分≥87.50分为优,75.00~87.49分为良,65.28~74.99分为一般,50.00~65.27分为较差,<50.00分为差。 结论 该研究初步构建了浙江省三级综合医院ICU健康工作环境评估量表常模,可为研究ICU护士感知的健康工作环境水平提供参照标准,也为进一步探讨ICU健康工作环境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护士道德困境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于冉 甘青文 连泽荣 孙晓萱 凌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11): 1000-100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11.007
    摘要156)     
    目的 系统评价ICU护士道德困境体验,为制订基于证据的道德困境干预措施提 供参考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关于ICU护士道德困境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 采用2016年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 (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 提炼54个研究结果, 归纳8个类别, 形成3个整合结果:ICU护士负性的生理、心理和认知行为体验;ICU护士道德困境的根源;ICU护士道德困境的应对方式。 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道德困境给ICU护士带来的 不适体验,采用多种干预方式积极应对道德困境,从而降低ICU护士道德困境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声引导下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王萍 王钰炜 王飒 张玉坤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6): 497-501.  
    摘要96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抢救室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流程应用后(2021年5月—12月)的患者纳入试验组,流程应用前(2020年9月—2021年4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试验组共56例以超声引导下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进行静脉采血,对照组共52例以超声引导下静脉血液标本无采集流程进行静脉采血,比较两组静脉血液标本采集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用时、血常规及ABO血型标本送出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标本溶血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穿刺用时、血常规及ABO血型标本送出时间均明显降低,急诊室滞留时间明显缩短,且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下血肿发生率及标本溶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舒适状况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引导下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可有效指导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采血,降低并发症及溶血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武作家 王飒 王钰炜 闫丹萍 张玉坤 金静芬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6): 502-507.  
    摘要507)     
    目的 构建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及研究小组讨论拟订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初稿,2021年3月—5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完成指标筛选与修改、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最终形成的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创伤护理非技术能力、质量持续评价能力、专业发展能力)、14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均为0.914,有效应答率均为100%,第2轮咨询的一、二、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056、0.187、0.216(均P<0.001)。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可为临床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南省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娜 周明 王胥人 梅媛 程少文 张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6): 508-512.  
    摘要223)     
    分析海南省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有效应对海上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依据。建议通过运用管理理论,整合各方力量,加快专业队伍建设和整合物资配置,规范和优化海上应急救援救治流程及推进海上应急救援立法进程,以完善海南省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成人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院内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吴金玉 帅俊坤 上官非凡 方桂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6): 513-519.  
    摘要557)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急诊成人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院内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国际指南协作网等临床实践指南网站、美国急症护理协会等专业协会网站、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与创伤低体温有关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临床决策、最佳实践。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归类综合并评定其等级及推荐级别。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最佳实践l篇、临床决策2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l篇、证据总结5篇、系统评价1篇。从创伤低体温的相关概念、体温监测、体温管理原则、复温措施、复温注意事项、复温评估、转运管理及质量管理8个方面总结出27条最佳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急诊成人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院内管理的最佳证据,可结合医院特点和临床环境,形成急诊成人创伤患者的体温管理方案,以提高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院内管理的规范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创伤专科护士及其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
    荆晨晨 王淑娟 位兰玲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6): 520-524.  
    摘要527)     
    对创伤专科护士的定义、核心能力、不同救治环节中核心能力的要求、核心能刀及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介绍,并提出发展创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建议,明确创伤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是创伤护理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和培训课程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严重胸腹联合伤术后继发高流量肠外瘘患者的护理
    孙晓艳 张巧玲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6): 525-527.  
    摘要155)     
    总结1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术后继发高流量肠外瘘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高流量肠外瘘,局部伤口腐蚀严重、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及预感性悲哀等问题,采取双重双套管冲洗引流技术,造口护理技术联合高吸收性敷料,多模式营养支持方案,持续监测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鼓励心理宣泄、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等措施。患者入院108 d,伤口肉芽组织生长;170 d肠瘘愈合,历时231d患者创面愈合出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现状与思考

    李庆印 刘裕文 郝云霞 张艳娟 赵蕊 庞冉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 2 (1): 32-36.  
    摘要995)      PDF(pc) (749KB)(163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对急诊PCI患者实施规范、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外急诊PCI护理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急诊PCI护理的发展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考与展望,可为国内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张玉莹 林平 王旖旎 赵振娟 刘贏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 2 (1): 37-43.  
    摘要582)      PDF(pc) (841KB)(747)   

    目的: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acutes stress disorder ,ASD)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为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446AMI患者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健康认知评价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D型人格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冠状动脉评分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良好,消极应对和D型人格对ASD具有直接正向作用(β=0.273和β=0.254,P<0.001), 同时D型人格通过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及负性认知对ASD产生间接影响(β=0.148,P<0.001);疾病严重程度可通过负性认知及消极应对间接影响ASD(β=0.008 ,P<0.001);社会支持可通过负性认知及消极应对间接影响ASD(β=-0.209,P=0.012);负性认知可通过消极应对间接影响ASD(β=0.054;P<0.001)。结论:AMIASD之间存在多 且复杂的路径关系,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D型人格、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均在AMIASD间发挥重要的直接或间接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动脉夹层患者四肢血压测量现状及对预后的影响

    黄素芳 周荃 肖亚茹 吴前胜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 2 (1): 44-48.  
    摘要959)      PDF(pc) (764KB)(1426)   

    目的:了解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四肢血压测量及四肢血压差异常现状,探讨四肢血压差异常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 201811日一1231日入住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主动脉夹层患者623,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入院首次血压、是否测量四肢血压、四肢血压差异常情况、疾病分型、转归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3例 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105例(16.85号)入院时测量了四肢血压,其中74例(70.48%)患者存在四肢血压差异常。四肢血压差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疾病分型、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血压差正常者好转出院的比例高于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 层患者测量四肢血压的比例偏低,四肢血压差异常比例较高,其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