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096-7446 CN 10-1655/R
主管:中国科协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的实施要点
    史冬雷 刘晓颖 高健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 1 (1): 11-16.  
    摘要1996)      PDF(pc) (898KB)(3303)   
    自2017年《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发布后,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实施,实现了转运规范化、标准化、全国统一、有章可循。 通过近2年的临床实践与分析,标准化转运流程可以同质化指导临床工作;基于转运基本框架形成了个性化、针对性的不同转运模式并在临床得到充分运用;而针对特殊人群患者的转运工作,如体外膜肺氧合患者转运、急危重症孕产妇转运、儿童及婴幼儿转运,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因此,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是针对临床中的高风险环节进行的有效、系统的标准构建与管理,是一个临床长期、频繁的实践内容,需要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成人部分)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 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执笔:金静芬 陈玉国 朱华栋 张 茂 刘颖青 李葆华 黄素芳 甘秀妮 芦良花 陈水红 杨旻斐 沈小玲 楼秋英 王钰炜 郭芝廷)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 1 (1): 45-48.  
    摘要1151)      PDF(pc) (939KB)(1171)   
    急诊分诊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关口,分诊质量往往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细化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指标,多数医院分诊判断仍以护士的主观经验为主。 2018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牵头起草制定了《急诊预检分诊》行业标准,细化了每一个级别的分级标准指标,为分诊护士提供了客观、量化、可依据的标准。本文为标准中的成人部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现状与思考

    李庆印 刘裕文 郝云霞 张艳娟 赵蕊 庞冉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 2 (1): 32-36.  
    摘要951)      PDF(pc) (749KB)(1583)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对急诊PCI患者实施规范、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外急诊PCI护理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急诊PCI护理的发展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考与展望,可为国内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声引导下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王萍 王钰炜 王飒 张玉坤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6): 497-501.  
    摘要94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抢救室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流程应用后(2021年5月—12月)的患者纳入试验组,流程应用前(2020年9月—2021年4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试验组共56例以超声引导下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进行静脉采血,对照组共52例以超声引导下静脉血液标本无采集流程进行静脉采血,比较两组静脉血液标本采集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用时、血常规及ABO血型标本送出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标本溶血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穿刺用时、血常规及ABO血型标本送出时间均明显降低,急诊室滞留时间明显缩短,且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下血肿发生率及标本溶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舒适状况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引导下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可有效指导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采血,降低并发症及溶血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动脉夹层患者四肢血压测量现状及对预后的影响

    黄素芳 周荃 肖亚茹 吴前胜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 2 (1): 44-48.  
    摘要896)      PDF(pc) (764KB)(1377)   

    目的:了解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四肢血压测量及四肢血压差异常现状,探讨四肢血压差异常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 201811日一1231日入住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主动脉夹层患者623,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入院首次血压、是否测量四肢血压、四肢血压差异常情况、疾病分型、转归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3例 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105例(16.85号)入院时测量了四肢血压,其中74例(70.48%)患者存在四肢血压差异常。四肢血压差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疾病分型、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血压差正常者好转出院的比例高于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 层患者测量四肢血压的比例偏低,四肢血压差异常比例较高,其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歌舞伎综合征伴软腭裂患儿的护理
    虞露艳 戴叶锋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1): 94-96.  
    摘要851)     
    歌舞伎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多发性畸形综合征,相关护理报道甚少。总结1例歌舞伎综合征伴软腭裂患儿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术前制订预防低血糖策略;选择合适汤匙,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积极预防感染及窒息。患儿入院11 d后顺利出院。术后6周门诊随访,恢复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解读
    金静芬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 1 (1): 49-52.  
    摘要751)      PDF(pc) (957KB)(713)   
    为了帮助急诊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精准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提升急诊护士快速分诊分级能力,准确识别急危重症患者,保障患者安全,同时为了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特编制标准解读。通过对急诊预检分诊原则、分级与标准、分诊护士要求等的解析,以指导我国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工作,也为分诊培训及管理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实践

    刘金金 彭德清 李文秀 凤美蓉 李晶 史萍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 2 (1): 49-54.  
    摘要714)      PDF(pc) (822KB)(1120)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后至球囊扩张时间中的实践。方法:选取20187- -20199月急诊入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急性STEMI患者为试验组,20174月一20186月的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救治各环节时间节点,包括首次医疗接触(FMC)到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到双抗药物服用时间、双抗药物服用到激活导管室时间、激活导管室到出抢救室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及首次医疗接触后至球囊扩张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医生对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73例急性STEMI患者,试验组38,对照组3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激活导管室到出抢救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从首次医疗接触开始到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到双抗药物服用时间、双抗药物服用到激活导管室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及首次医疗接触后至球囊扩张时间节点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试验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方法应用于急性STEMI患者抢救中,能明显缩短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后至球囊扩张时间,从而达到心肌再灌注、改善患者预后、为急救护理提供指引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脑梗死患者鼻饲酸奶溶解食管梗阻物的护理
    赵曦珺 栗洁婷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 1 (6): 561-563.  
    摘要599)      PDF(pc) (855KB)(1463)   

    报告了1例脑梗死患者鼻饲酸奶溶解食管梗阻物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分析梗阻物性质,利用酸奶中的微生物解除梗阻;分析食管梗阻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和预防营养管、 食管堵塞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护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齐晓玖 吴欣娟 高艳红 张智霞 兰美娟 郭淑明 张会芝 鲜于云艳 刘宇 曹青 张洪君 黄铮 董凡 唐丽安 张素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2): 136-139.  
    摘要596)     
    经鼻高流量氧疗因具备维持气道黏膜正常功能、减少解剖无效腔、提供高流量的加温、加湿气体并提供一定的通气支持的功能,在我国已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便于护理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北京医院联合全国其他11所医院撰写《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护理规范(T/CRHA 015-2023)》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团体标准,提出了护理成人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的基本要求,以及评估、操作、感染控制方法。该文针对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目的提出进行详细地解释,便于使用者理解,促进经鼻高流量氧疗规范地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高艳红 赵诺 刘春梅 王泠 周玉洁 王霞 郭彤 魏力 张素 王志稳 张智霞 黄峥 纪慧茹 郭淑丽 蒋琪霞 徐洪莲 胡宏鸯 张红梅 胡爱玲 孙红玲 傅晓瑾 吴欣娟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3, 4 (7): 620-62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3.07.010
    摘要590)     
    统一标准的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和流程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临床规范指引,同时也是减轻患者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的指导依据。2022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联合全国16家医院撰写《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T/CRHA 016-2023)》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团体标准,对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整体评估、护理用具选择、标准流程及护理要点进行了规范,并于2023年1月发布。本文针对此标准中的重要部分、条目进行详细解释,便于使用者理解,促进临床失禁患者皮肤护理的规范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护士在胸痛中心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
    陈玉国 张敏 王文君 李苹 赵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 1 (1): 7-10.  
    摘要578)      PDF(pc) (740KB)(805)   
    胸痛中心能够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快速的救治。在国内外成熟的胸痛中心实践中已经证实,胸痛中心护士参与胸痛救治流程的各个关键环节可以使得救治过程更加顺畅,护理团队良好的素质与能力可以促进胸痛中心走上良性快速的发展道路。应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护士掌握急性胸痛相关专业知识;应用循证护理理念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建立胸痛专科护理团队,促进胸痛护理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张玉莹 林平 王旖旎 赵振娟 刘贏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 2 (1): 37-43.  
    摘要570)      PDF(pc) (841KB)(730)   

    目的: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acutes stress disorder ,ASD)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为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446AMI患者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健康认知评价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D型人格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冠状动脉评分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良好,消极应对和D型人格对ASD具有直接正向作用(β=0.273和β=0.254,P<0.001), 同时D型人格通过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及负性认知对ASD产生间接影响(β=0.148,P<0.001);疾病严重程度可通过负性认知及消极应对间接影响ASD(β=0.008 ,P<0.001);社会支持可通过负性认知及消极应对间接影响ASD(β=-0.209,P=0.012);负性认知可通过消极应对间接影响ASD(β=0.054;P<0.001)。结论:AMIASD之间存在多 且复杂的路径关系,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D型人格、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均在AMIASD间发挥重要的直接或间接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CU患者病情管理交接单的编制及应用

    张艳 王凤珍 鲁玉凤 谢红英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 2 (1): 7-13.  
    摘要524)      PDF(pc) (550KB)(1534)   

    目的:编制规范、简明的ICU患者病情管理交接单,为简化交接内容、提高ICU交接班质量及效率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现况-背景-评估-建议模型,通过文献检索,对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形成初稿;20176- -7月运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最终形成ICU患者病情管理交接单。于20209-10月 在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ICU进行临床应用。结果编制的1CU患 者病情管理交接单包含41级指标、162级指标、513级指标、154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4号、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00.813;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890.306(P<0.05);各条目Kappa0.658~1.000,平均为0.792(P<0.05);交接单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00~1.000,整体内容效度指数为0.905。临床应用后交班时间较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45,P=0.032);不良事件、交接班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54,P=0.185;x2=0.151,P=0.698)。结论编制的ICU患者病情管理交接单科学、可靠,可缩短交接班时间,避免重要信息遺漏,有助于接班护士快速掌握护理工作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拔管方式对气管导管拔除患者并发症影响的研究
    徐培峰 李晓东 葛慧青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 1 (6): 512-515.  
    摘要511)      PDF(pc) (815KB)(1155)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自主呼吸试验成功患者正压拔管与负压拔管对减少拔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71-1231日某三级甲等医院ICU自主呼吸试验成功后的患者48,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者分为正压拔管组(25)和负压拔管组(23),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在拔管过程中呼气末电阻(end expiratory lungimpedance , EELI)的变化率,用△EELI%表示。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上呼吸道并发症包括气道高反应(喉部喘鸣、两肺新发哮鸣音)、严重咳嗽、胃内反流和呼吸窘迫。结果正压拔管组拔管前后△EELI%(14.84+2.03)%,EELI平均1 min内 全部恢复至拔管前水平;负压拔管组拔管前后△EELI%(31.09+4.64)% , EELI恢复至拔管前水平所需平均时间为3 min,其中4例在拔管后30 minEEII仍低于拔管前水平,两组△EE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30 min内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呼吸急促(正压拔管组、负压拔管组分别为5,15),心率增加20%(4,11),平均动脉压增加20%(2,8),血氧饱和度下降超过5%(2,8);上呼吸道并发症包括气道高反应(1,6),严重咳嗽(3,9),以及胃内反流(1,6)和呼吸窘迫(2, 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拔管可以 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因拔管导致的肺塌陷,降低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创伤专科护士及其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
    荆晨晨 王淑娟 位兰玲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6): 520-524.  
    摘要502)     
    对创伤专科护士的定义、核心能力、不同救治环节中核心能力的要求、核心能刀及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介绍,并提出发展创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建议,明确创伤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是创伤护理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和培训课程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成人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院内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吴金玉 帅俊坤 上官非凡 方桂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6): 513-519.  
    摘要498)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急诊成人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院内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国际指南协作网等临床实践指南网站、美国急症护理协会等专业协会网站、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与创伤低体温有关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临床决策、最佳实践。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归类综合并评定其等级及推荐级别。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最佳实践l篇、临床决策2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l篇、证据总结5篇、系统评价1篇。从创伤低体温的相关概念、体温监测、体温管理原则、复温措施、复温注意事项、复温评估、转运管理及质量管理8个方面总结出27条最佳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急诊成人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院内管理的最佳证据,可结合医院特点和临床环境,形成急诊成人创伤患者的体温管理方案,以提高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院内管理的规范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执行单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冯洁惠 徐建宁 朱旭菁 潘英 盛运云 尤奥林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5): 389-395.  
    摘要494)      PDF   
    目的 设计并应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执行单,以提升转运安全。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及半结构式访谈形成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执行单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12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执行单,并对执行单进行信效度评价。便利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各1个护理单元,2021年9月-10月67例次转运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1月--12月72例次转运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常规转运的基础上采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执行单,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转运用时的差异。结果 2轮专 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1 0.856;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63和0.387(P<0.05);执行单各条目Kappa值为0.733~1.000,平均为0.803(P<0.05);执行单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10~1.000,整体内容效度指数为0.912。设计的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执行单包含6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50项三级指标。临床应用后,试验组转运期间部分病情/技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前准备用时及途中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执行单较为科学、可靠,可缩短转运用时,有助于转运关键环节的有效落实,进而提升转运安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武作家 王飒 王钰炜 闫丹萍 张玉坤 金静芬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 3 (6): 502-507.  
    摘要478)     
    目的 构建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及研究小组讨论拟订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初稿,2021年3月—5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完成指标筛选与修改、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最终形成的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创伤护理非技术能力、质量持续评价能力、专业发展能力)、14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均为0.914,有效应答率均为100%,第2轮咨询的一、二、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056、0.187、0.216(均P<0.001)。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可为临床急诊创伤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解读
    徐凌燕 冯素文 王正平 胡文胜 金静芬 项珍珍 刘根红 王虹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 1 (2): 151-155.  
    摘要468)      PDF(pc) (890KB)(708)   
    孕产妇是一类特殊人群,其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不能直接套用成人标准,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孕产妇特点的病情分级标准。产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牵头起草制定的《急诊预检分诊》行业标准的一部分。该标准包含了大部分常见的产科急诊情况,并细化了每一个级别的分级指标,为临床提供了客观、量化、可依据的标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