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2097-6046(网络)
ISSN 2096-7446(印刷)
CN 10-1655/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10 上一期    下一期
    本刊专稿
    携手奋进谱新篇 聚力前行创辉煌
    吴欣娟
    2025 (1):  5-6. 
    摘要 ( )   HTML ( )   PDF(9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稳致远走护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道路
    姜小鹰
    2025 (1):  7-9. 
    摘要 ( )   HTML ( )   PDF(13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经不同外周静脉导管采血在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手术患者中的比较研究
    李祥云, 王洁, 刘畅, 陈家欣, 金蕾, 金奕, 曹秀珠, 赵林芳
    2025 (1):  10-16.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01
    摘要 ( )   HTML ( )   PDF(1035KB) ( )  

    目的 比较3种不同长度的外周静脉导管用于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手术患者采血的效果。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取2023年4月—6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3组,试验组1经迷你中长导管采血,试验组2经中等长度导管采血,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留置针采血。比较3种导管采血总成功率、首次采血失败生存分析、首次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62例患者,每组54例。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的采血总成功率分别为53.70%、88.89%、31.48%,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1和试验组2、试验组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试验组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3.33%、14.81%、40.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试验组1和试验组2、试验组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关于发生首次采血失败的时间,试验组1和对照组分别为4.00(3.36,4.64)、3.00(2.25,3.75) d,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01)。结论 3种外周静脉导管均可用于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首次采血,其中经中等长度导管采血发生首次采血失败的时间晚、采血总成功率较高,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危象患者行耳部刮痧-放血-压豆序贯疗法的效果研究
    艾丽娟, 边雪梅, 石吉芬, 杨梦梦, 叶静
    2025 (1):  17-2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02
    摘要 ( )   HTML ( )   PDF(1027KB) ( )  

    目的 探讨耳部刮痧-放血-压豆序贯疗法在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危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3个病区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危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高血压危象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耳部刮痧-放血-压豆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高血压危象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24 h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使用总量、靶器官损伤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1、2、6和24 h的血压均低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干预后1、2、6和24 h的血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24 h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使用总量试验组50.00(50.00,56.25) mg少于对照组55.00(50.00,81.25) 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1.00(1.00,1.00)]分低于对照组[1.00(1.00,1.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 h内两组患者靶器官损伤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 耳部刮痧-放血-压豆序贯疗法能降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少24 h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使用总量。但该研究观察的时间较短,远期疗效和靶器官损伤程度不详,后期有待进一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ICU患者情感支持体验的质性研究
    金静怡, 许钦雯, 刘红梅, 张燕, 季建红
    2025 (1):  24-30.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03
    摘要 ( )   HTML ( )   PDF(1148KB) ( )  

    目的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探讨I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情感支持的体验和期望,为制订ICU患者心理及情感支持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描述性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9月15日—11月15日在南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2组患者、家属及其诊疗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共归纳出3个主题。①宏观系统:ICU以挽救生命、治疗疾病为主要任务,对患者情感的关注和支持不足,以致重视生命长度还是质量的社会观点冲突。②中观系统:患者和家属对ICU治疗环境及方式有陌生感、恐惧感,医护人力紧张且对情感支持认知欠缺,造成患者情感需求被忽视。③微观系统:由于个体差异,每例患者或家属的情感需求不同,每名医护人员表达情感方式不同。结论 ICU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对情感支持有较高的需求和期待,但往往由于自身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导致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可尝试改善ICU“软环境”,构建“患者-医护人员-家属”共同参与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借助智能化网络平台采取合适的人文关怀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情感支持的获得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护士认可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劳月文, 陈香萍, 郭倩倩, 颜华妃, 丁珊妮, 王莉, 洪柳雨, 黄洁, 宫晓艳
    2025 (1):  31-36.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04
    摘要 ( )   HTML ( )   PDF(1004KB) ( )  

    目的 探索ICU护士认可体验及需求,为今后制订认可ICU护士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7月—9月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5名ICU护士进行4组焦点小组半结构式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ICU护士认可体验可归纳为2个主题:专业价值的实现,塑造更好的自己;人际关系的建立,加强团队凝聚力。ICU护士认可需求可归纳为5个主题:认可氛围,营造ICU积极的文化;全面整体认可,深度接纳;针对个人具象化的认可,感知“被看见”的力量;即时反馈,“新鲜的认可”更有力量;基于个体偏好的认可,满足个性化的职业期待。结论 管理者应重视ICU护士认可体验及需求,营造认可氛围,提供基于护士偏好的认可,以改善ICU护士工作环境,促进最佳护理实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实践与成效专题
    低温中药口腔喷雾对全麻手术患者拔管后口渴症状的影响研究
    郑义, 徐敏, 王兰芳, 王媛媛, 阮龙娟, 郑春美, 黄烨平
    2025 (1):  37-42.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05
    摘要 ( )   HTML ( )   PDF(1140KB) ( )  

    目的 探讨低温中药口腔喷雾在全麻术后拔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建立有效的口渴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8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全麻手术患者126例,使用Excel随机数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42例。A组拔管后采用低温中药口腔喷雾(2~8 ℃)干预,B组拔管后采用常温中药口腔喷雾(20~24 ℃)干预,C组拔管后采用低温灭菌注射用水口腔喷雾(2~8 ℃)干预。观察3组患者在拔管前5 min(T0)、拔管后30 min(T1)、拔管后60 min(T2)和拔管后180 min(T3)的口渴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口渴程度评分、唇舌口腔黏膜湿润程度评分、静息唾液流率在T0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间和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01);口渴程度评分、唇舌口腔黏膜湿润程度评分在T1、T2、T3时间点及干预前后差值的组间两两比较,AC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B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息唾液流率在T1、T2、T3时间点及干预前后差值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温中药口腔喷雾与常温中药口腔喷雾或低温灭菌注射用水口腔喷雾相比,可增加患者静息唾液流率。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干预时机提前,以尽早缓解患者口渴等不适体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穆文方, 汤诗恒, 顾玉华, 王喜益, 许莉
    2025 (1):  43-4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06
    摘要 ( )   HTML ( )   PDF(1200KB) ( )  

    目的 构建并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系统检索文献、半结构化访谈并整合临床实践及患者个体需求,构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指标及其权重。将建立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于临床,比较应用前后的出院前评估执行达标率、护理实践执行达标率、院内外衔接执行达标率、随访管理执行达标率、患者与家属对出院准备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最终构建的急诊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实施前后,出院前评估执行达标率分别为57.8%和92.8%,护理实践执行达标率分别为85.6%和95.0%,院内外衔接执行达标率分别为45.6%和75.0%,随访管理执行达标率分别为89.4%和95.6%,患者与家属对出院准备服务的满意率分别为89.4%和93.3%。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急诊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可靠,具有全面性及实用性,应用该评价指标有助于规范出院准备服务,促进专病护理质量的提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轨迹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研究
    崔大磊, 徐思梦, 张霞, 山李, 王洁, 李乐之
    2025 (1):  50-56.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07
    摘要 ( )   HTML ( )   PDF(1496KB) ( )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3月—9月便利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10例心血管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住院前睡眠质量评分、中文版ICU环境压力源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分、疼痛数字评分,在手术前1 d及转出ICU当天、1周、1个月进行调查,使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患者睡眠轨迹潜在类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睡眠轨迹可分为严重受损-缓解组(28.1%)、严重受损-持续组(21.4%)、轻度受损-缓解组(5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时长、客观社会支持、疼痛、噪声、ICU环境压力源、心理状况可影响患者睡眠轨迹类别(P<0.05)。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变化轨迹存在异质性,护理人员应重视住院时间长、疼痛持续严重、环境压力感受高、存在心理困扰及社会支持较低的患者各阶段的睡眠变化,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噪声对ICU患者睡眠影响的Meta分析
    王海燕, 杜锦萍, 张金换, 沈晓玲, 陶燕, 江萍
    2025 (1):  57-64.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08
    摘要 ( )   HTML ( )   PDF(2017KB) (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白噪声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INAHL、PubMed等11个数据库中关于白噪声对急危重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3月1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后,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9篇文献、792例研究对象被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噪声可以改善ICU患者睡眠[MD=-4.63,95%CI(-7.11,-2.14),P<0.001],加快入睡速度[MD=21.82,95%CI(8.14,35.50),P<0.001],提高睡眠深度[MD=19.18,95%CI(7.05,31.31),P<0.001],减少夜间觉醒次数[MD=20.36,95%CI(6.46,34.26),P<0.001],加快再入睡[MD=23.72,95%CI(9.22,38.22),P<0.001],提高睡眠质量[MD=21.66,95%CI(8.07,35.25),P<0.001],降低噪声水平[MD=29.27,95%CI(10.74, 47.79),P<0.001],可以延长患者睡眠时长,能减轻患者焦虑[MD=-8.11,95%CI(-10.55,-5.68),P<0.001]和抑郁[MD= -5.86,95%CI(-8.76,-2.96),P<0.001]。结论 白噪声可以明显改善ICU患者睡眠状况和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但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低,研究间异质性较高,需大样本、设计严谨、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价值护理“去实施化”在危重症领域的研究进展
    宋亚奇, 钟娟平, 程斐然, 任李媛, 左倩倩, 魏政勇, 豆欣蔓
    2025 (1):  65-6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09
    摘要 ( )   HTML ( )   PDF(902KB) ( )  

    低价值护理(low-value care,LVC)“去实施化”指通过移除、替换、减少或限制等方式摒弃无效或低效的护理服务。ICU患者病情危重,因此实施高效安全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LVC“去实施化”有利于促进ICU护理管理和质量改进,节约经济成本和减轻工作负担。该研究通过综述LVC“去实施化”科学的概念、危重症领域的“明智选择”运动及相关研究、ICU变革策略及对LVC“去实施化”的思考等,旨在为中国ICU质量改进和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未来应在制订符合中国ICU低价值服务清单及研发评估ICU低价值服务的决策工具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标准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循环辅助护理专家共识
    北京市体外生命支持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
    2025 (1):  70-7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0
    摘要 ( )   HTML ( )   PDF(971KB) ( )  

    目的 建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循环辅助护理专家共识。方法 通过查询及分析国内外文献,结合相关领域专家访谈结果,列举具体护理问题并设计专家函询问卷,18名专家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以及1次专家会议论证,对每个条目进行分析、调整、修改并完善。结果 对成人体外膜肺氧合循环辅助护理实践8个方面,共44个条目达成共识。结论 建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循环辅助护理专家共识可以为护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症护理研究
    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患儿的急救护理
    夏姗姗, 丁亚平, 沈震, 高建娣
    2025 (1):  76-7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1
    摘要 ( )   HTML ( )   PDF(548KB) ( )  

    总结1例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患儿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病情进展快且难以控制、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病死率高等护理难点,采取最佳呼吸支持方式改善通气;动态调整麻醉剂、规范应用生物制剂及早期启动生酮饮食控制急性期癫痫发作;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血浆置换等措施维持脏器功能稳定,纠正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经过35 d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稳定,渡过急性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急诊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陈海莲, 邹双, 李程, 王力涵
    2025 (1):  79-81.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2
    摘要 ( )   HTML ( )   PDF(780KB) ( )  

    总结26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针对该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前评估困难、急诊手术术中情况复杂多变、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等护理难点,采取术前早期识别与干预、多学科团队制订手术应急预案,术后精细化容量管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等措施。经过密切监护和精心护理,2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3例患者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护理研究
    Berry综合征患儿行心脏大血管复杂矫正术后的护理
    兰旭红, 刘兴光, 吴致娴, 周红芳, 王恒阳, 贾东珲, 王倩, 汤雪梅, 张志刚
    2025 (1):  82-85.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3
    摘要 ( )   HTML ( )   PDF(693KB) ( )  

    总结1例Berry综合征患儿行心脏大血管复杂矫正术后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早期预警循环系统变化,积极处理危急状况;及时监测凝血功能,尽早干预伤口大出血;精细机械通气管理,动态调节呼吸机参数;分阶段个体化康复。患儿住院17 d,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护理
    胡汉, 冯丹, 何俊峰
    2025 (1):  86-8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4
    摘要 ( )   HTML ( )   PDF(517KB) ( )  

    总结3例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及时评估并监测心脏毒性;安全给药以减轻心脏毒性反应;应用护理多学科协作模式完善专科护理;落实个性化出院随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经及时干预、严密监测和综合管理,1例患者恢复良好,继续行免疫治疗,2例患者停止免疫治疗后行姑息治疗。随访半年,3例患者病情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与安全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实践研究
    刘翠, 魏丽丽, 李琪, 张丛丛, 张艳, 朱福香, 韩晓婕, 宓龙, 崔晓岭
    2025 (1):  89-9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5
    摘要 ( )   HTML ( )   PDF(956KB) ( )  

    目的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研究团队,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等方法开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选取2023年10月—12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应用并评价应用效果。结果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后,患者发热率、低体温率、疼痛评分、气管插管时间较应用前显著降低(均P<0.05);热舒适度、脑氧饱和度较应用前均有显著提升(均P<0.05)。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体温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对患者体温实施精准化管理,有利于综合评估与精准干预,有效加强医护协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适用性分析
    杨红伟, 孟媛, 代明, 杨光远
    2025 (1):  94-9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6
    摘要 ( )   HTML ( )   PDF(915KB) ( )  

    目的 构建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M-SHEL”模型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焦点团体访谈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风险评价指标,完成各级指标权重赋值,构建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6.15%,两轮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3和0.87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9和0.226,最终构建的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项一级指标(软件风险、硬件风险、环境风险、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11项二级指标和47项三级指标。结论 ICU护士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为ICU护士实施护理用药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证据综合研究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管理的证据总结
    吉莉, 吴慧, 景晨阳, 岳伟岗, 汪袁云子, 汪托红, 何国宝, 樊落
    2025 (1):  100-106.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7
    摘要 ( )   HTML ( )   PDF(1022KB) ( )  

    目的 总结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及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20日。纳入证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推荐实践、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1篇临床决策、4篇专家共识、1篇Meta分析、1篇证据总结及14篇随机对照试验。从评估、组建团队、呼吸机管理、药物管理、营养管理、康复训练管理及物理治疗7个维度归纳了共29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管理的最佳证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发病风险沟通策略的证据总结
    王旭阳, 郭芝廷, 卯怡桐, 路晓丹, 张玉萍, 金静芬
    2025 (1):  107-11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8
    摘要 ( )   HTML ( )   PDF(1004KB) ( )  

    目的 检索、评价并汇总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发病风险沟通方案的相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美国心脏协会网站、欧洲心脏病学会网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心血管疾病风险沟通策略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从2013年12月30日—2023年12月30日。文献的质量评价根据纳入文献类型所对应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评价,并采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干预性研究证据分级系统对证据进行评级。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7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3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队列研究2篇。从时间框架、呈现形式、沟通概念、沟通载体、沟通场所、沟通人员、沟通途径、沟通模式8个方面汇总23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汇总了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发病风险沟通策略的最佳证据,医务人员要根据个体的情况结合其偏好开展风险沟通,提高沟通质量及有效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在急诊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景晨阳, 吉莉, 陈闪, 何国宝, 汪托红, 樊落
    2025 (1):  114-119.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19
    摘要 ( )   HTML ( )   PDF(875KB) ( )  

    目的 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在急诊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为医护人员实施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范围综述的研究理论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8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6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在急诊患者中主要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创伤患者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导人群一般为医生主导、护士主导或医护共同主导;团队成员及职责按科室或职务划分;启动时机主要包括确诊后启动、医生评估后启动、相关评分结果达到某一数值时启动或急诊滞留时间≥72 h时启动;干预环节主要分为院前急救、院内分诊评估、转运过程、留观期处理、术前评估、术后护理和出院随访阶段;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各环节所用时间、治疗效果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价。结论 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能够提升急诊患者诊疗和护理效果,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未来需进一步完善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的实施策略,探索规范化、整体化的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构建全面、科学的过程评估体系,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其应用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新冠综合征患者疲劳管理的研究进展
    邓雨阳, 段世杰, 张小燕, 罗琳, 丁蕾, 陈珊珊
    2025 (1):  120-123.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20
    摘要 ( )   HTML ( )   PDF(608KB) ( )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流行趋势总体趋于缓和,但解决长新冠疲劳给新冠康复者带来的长期健康问题仍十分迫切。该文综述了长新冠疲劳的概念、特征、评估和干预方法等内容,长新冠疲劳具有发病高、症状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复杂、重症患者风险高、危害严重等特征;建议结合多维主观评估工具,以及身体、认知测试等客观疲劳评估工具进行综合评估;主要干预措施包括运动锻炼、营养支持、芳香疗法和认知行为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吸气肌训练促进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快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范咏诗, 冯雯娟, 马懿, 吴忠艳, 马文妮, 马子林, 黄英
    2025 (1):  124-128.  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5.01.021
    摘要 ( )   HTML ( )   PDF(822KB) ( )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造成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吸气肌训练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肺康复关键技术之一。该文主要介绍了吸气肌训练的作用机制、吸气肌训练时机、实施方法以及训练后效果评价等,阐明吸气肌训练能够促进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肺康复,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为其他心脏手术采取科学有效的吸气肌训练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