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2096-7446 CN 10-1655/R
主管:中国科协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3-10 上一期   
    述评
    重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乔莉 张劲松
    2020 (2):  101-103. 
    摘要 ( 314 )   PDF(554KB) ( 344 )  
    随着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进展,国内外已有其对致死性中毒成功救治的报道。这些报道多为个案、病例系列研究或回顾性研究,且为数不多。故总结了相关文献,建议临床在遇到相关致死性毒物中毒时,可以重视和强化这项技术在重症中毒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加强对此领域的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氧驱雾化吸入时不同氧流量的比较
    张婷婷 程静娟 眭建 赵薇 陆小良 周录琴
    2020 (2):  104-107. 
    摘要 ( 363 )   PDF(577KB) ( 559 )  
    目的:探讨低流量氧驱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呼气末肺阻抗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我院2019年1月一9月4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的患者,2019年1月一4月在院患者为对照组(23例),2019年5月一9月在院患者为试验组(24例)分别予以高流量6-8 L/min和低流量4-6 L/min氧驱雾化吸入。运用电阻抗成像技术监测两组患者雾化过程中呼气末肺阻抗的变化和记录两组雾化前后的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的变化,并将两组雾化前后疾液的拈稠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低流量组较高流量组雾化前后心率变化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低流量组较高流量组疾液拈稠度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流量组较高流量组在雾化时10 min和雾化结束后15min的呼吸末肺阻抗均增加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氧驱雾化吸入时可选择低氧流量(4~6L/min)。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良事件预测价值比较
    向林军 肖涛 王莎 张小红 郭美英 王晓琳 张月娟
    2020 (2):  108-112. 
    摘要 ( 169 )   PDF(815KB) ( 102 )  

    目的:对比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events, GRACE)与五因素(history&ECG&age&risks&troponin, HEART)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一2017年6月经急诊入院的ACS患者395例,在发病12h内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相关检查。分别采用GRACE和HEART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计算风险分层。随访患者发病后30 d,9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两种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GRACE评分、HEART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30 d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736:90 d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9,0.683。结论:两种评分系统对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发病30d内病情危险胜识别能力相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0d风险预测中,HEART评分系统在预测高危患者、识别低危患者的适用性优于GRACE评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肺炎护理专题
    综合医院护理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管理策略
    金静芬 宋剑平 赵锐祎 徐双燕 封秀琴 杨燕 张玉萍
    2020 (2):  113-117. 
    摘要 ( 146 )   PDF(1028KB) ( 254 )  
    为应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院护理部迅速建立护理管理组织架构并有效运行,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治单元的各项准备,有效调配人力资源及全方位培训人员,全面无缝隙落实防控措施,精准科学把控关键点,保证了患者的及时救治并能够遏制病毒的院内传播。本文总结了疫情防控工作中护理管理的实践经验,为今后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级筛查流程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黄霜霞 蒋云 杨丽 黄春艳 朱继金 王威 宁宗 黄翠青
    2020 (2):  118-120. 
    摘要 ( 308 )   PDF(684KB) ( 59 )  
    目的: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三级筛查流程,以尽早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传染源的暴露。方法一级筛查包括两站式预检分诊点:各医疗区域入口处预检分诊点快速初筛,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前移清单式筛查,尽早发现疑似患者。二级筛查时对患者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进一步确认流行病学史及症状,结合血常规、胸片或CT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疑似病例。三级筛查时对疑似病例集中管理,通过2次核酸检测,精准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结果截止2月9日8时,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一级筛查共1589例患者;发热门诊二级筛查共282例患者,隔离留观病区三级筛查共39例疑似患者,其中确诊3例,后转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无医护人员感染及漏诊病例。结论三级筛查流程,内容明晰,严防堵漏,有效降低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ICU护理人员应掌握的核心技术与流程要求
    吴欣娟 孙红 李奇 李尊柱 夏莹 焦静
    2020 (2):  121-122. 
    摘要 ( 239 )   PDF(154KB) ( 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本主义需要理论视角下护理人员防控疫情心理需求的研究
    尹雪 曾令丹
    2020 (2):  122-125. 
    摘要 ( 127 )   PDF(708KB) ( 52 )  
    目的探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护理人员心理需求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护理过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10名临床护理人员,并用类属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基于人本主义需要理论视角分析发现,临床护理人员心理需求中生存需求主要表现为健康需求和安全需求,相互关系需求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需求、被关怀的需要和亲情需求,成长需求主要表现为认知需求;生存需求、相互关系需求、成长需求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生存需求是当前临床护理人员的主要需求,健康需求和安全需求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关系需求中被关怀需求为主要需求,人际关系需求和亲情需求也在不断增强;成长需求中的认知需求非常强烈。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生存需求正在得到有效地保证.相互关系的需求和成长需求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爱护士小组成员提高抗疫一线支援护士抗压能力的实践
    何娇 吴丽芬 刘义兰 熊莉娟 乐琼
    2020 (2):  126-128. 
    摘要 ( 139 )   PDF(829KB) ( 90 )  
    目的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快速提高抗疫一线支援护士的抗压能力。方法关爱护士小组成员对12名支援护士给予职业防护的关怀、基本生活的帮助、心理问题的疏导,以及对其家属给予帮助。在支援中期即第6天至第8天采用电话沟通方式了解12名护士的睡眠情况,在支援结束后3d内通过半结构访谈了解其中12名护士的支援前后心理抗压能力的改变,以进行对关爱护士小组成员关怀行为的效果评价。结果12名护士睡眠情况均明显好转;对12名护士的访谈结果均显示出积极的心态:正视疫情,勇敢面对;消除顾虑,关爱传递;强健心理,适应改变;坚定信心,众志成城。结论关爱护士小组成员对抗疫一线支援护士关怀有助于快速提高其对疫情的抗压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控疫情状态下发热急诊留观隔离病房的建立及实践
    周文娟
    2020 (2):  129-132. 
    摘要 ( 129 )   PDF(687KB) ( 85 )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通过病区建设管、人力资源调配、人员紧急培训、后勤保障支持等举措,在7 h内将普通骨科病房快速、有序、科学、安全地改建为发热急诊留观病房,以期为后续隔离病房的创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阶梯护理人力管理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刘晓惠 岳丽青 谭哲煜 赵丹
    2020 (2):  133-136. 
    摘要 ( 104 )   PDF(1148KB) ( 62 )  
    在全国面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形势下,总结医院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护理人力管理经验。通过三阶梯人力储备,保障应急状态下护理人力的数量与质量;应用AB角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开展多层级、多途径的防控培训,保障人员的服务和防护能力;全方位地关注护士的心理状况。实施后,患者收治有序,感染防控得当,人力配置迅速而有效,物资保障及时而充足。认为三阶梯护理人力管理可以确保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诊分诊和发热门诊双科室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管理
    高哲 吴洁华 胡玲玲
    2020 (2):  137-139. 
    摘要 ( 107 )   PDF(606KB) ( 114 )  
    目的为有效区分一般发热患者,缩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暴露时间,落实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四早原则,建立急诊分诊和发热门诊双科室防控方案。方法完善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流程结合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制订标准化作业指导。结果以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为主线,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化防控方案,有效区分一般发热患者,杜绝了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了诊疗效率,减轻了患者就诊及治疗的心理压力。结论此流程不仅实现了急诊科和发热门诊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基本功能,又体现了人性化的科学管理理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诊科护士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培训及效果评价
    刘强强 黄燕梅 梁小玉 李韵涵
    2020 (2):  140-142. 
    摘要 ( 153 )   PDF(679KB) ( 99 )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技能培训、理论知识培训及患者咨询答疑培训,对我科112名护士展开培训,并对培训前后考核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科护士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理论知识掌握度由参加培训前的25.9%上升到培训后98.2% (P<0.001),穿脱防护服与咽拭子留取的正确率由参加培训前的42.9%上升到培训后99.1% (P<0.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培训的开展,我科护士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的理论知识掌握,及防护技能操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分析及对疾病管理的启示
    邓娟 黄素芳 商薇薇 严丽 何家欢 肖亚茹
    2020 (2):  143-146. 
    摘要 ( 185 )   PDF(817KB) ( 34 )  
    目的分析3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临床特征,为规范疾病临床管理与防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9日一2020年1月24日官方媒体报告的3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死亡病例,包括年龄、基础疾病、临床首发症状、发病至就诊时间、发病至死亡时间等特征,结合当前国家政策与指南,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管理策略。结果32例死亡患者中男性25例,占比78.13%,发病年龄中位数为70岁,患者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肺部疾病等;患者首发症状多样化,包括发热、咳嗽、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乏力、肌肉酸痛、腹泻等;患者发病至就诊中位时间为6 d,发病至死亡中位时间为13 d。结论针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建议居家隔离,应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既往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全面评估和确定患者临床管理方案;对居家隔离患者要做到动态评估与监测,鼓励患者采取主动参与式疾病自我管理策略,及时筛查与就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标准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解读
    沈小玲 李益民 黄赣英 蒋春明 金静芬 楼秋英 傅蓉 钱丽华 张晓庆
    2020 (2):  147-150. 
    摘要 ( 314 )   PDF(954KB) ( 579 )  
    通过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组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牵头起草的行业标准《急诊预检分诊》(儿科部分)进行解读,旨在为规范儿科预检分诊提供参考。标准由危急征象指标、单项指标、综合指标构成,要求急诊有资质的预检护理人员在分诊患儿时能进行准确评估,根据评估级别安排优先就诊次序,保证危重患儿能及时得到救治。同时指出了医院开展预检分诊所需具备的信息化基础,有助于快速地认识、理解和执行儿科预检分诊标准,为标准的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解读
    徐凌燕 冯素文 王正平 胡文胜 金静芬 项珍珍 刘根红 王虹
    2020 (2):  151-155. 
    摘要 ( 469 )   PDF(890KB) ( 709 )  
    孕产妇是一类特殊人群,其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不能直接套用成人标准,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孕产妇特点的病情分级标准。产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牵头起草制定的《急诊预检分诊》行业标准的一部分。该标准包含了大部分常见的产科急诊情况,并细化了每一个级别的分级指标,为临床提供了客观、量化、可依据的标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循证护理实践
    丁娟 张凤勤 付文芳 李小容
    2020 (2):  156-160. 
    摘要 ( 250 )   PDF(717KB) ( 311 )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实践指南相关证据的循证护理实践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一11月在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患者144例,其中,2018年7月一11月的69例患者为试验组,2018年1月一6月的75例患者对照组。试验组进行基于临床实践指南相关证据的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喂养达标率、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知信行”调查得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 );试验组7d喂养达标为9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85 , P<0.001);护士层面,护士对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症状管理的相关知识水平显著提高(P<0.05 )。结论早期引入基于临床实践指南证据的循证护理方案对于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李冉 高玉芳 赵林 修麓璐 王慧 张华 粘文君 刘迪 吴桂霞 王慧芳
    2020 (2):  161-166. 
    摘要 ( 154 )   PDF(890KB) ( 136 )  
    目的构建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加重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结构一过程一结果”框架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权重,构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2.31%,95.8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69,0.895,协调系数分别为0.121, 0.204。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各层级指标权重系数。结论该指标体系符合专科特点,层次分明,评价指标明确,权重分配合理,为进一步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证据综合与应用
    持续与间歇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的Meta分析
    庞雪莲 蔡甜甜 朱超奇
    2020 (2):  167-174. 
    摘要 ( 234 )   PDF(2585KB) ( 403 )  
    目的系统综述持续和间歇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自1994年7月一2019年7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 9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气囊上滞留物隐血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间歇声门下吸引相比,持续声门下吸引并不能降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也不能延缓VAP发生时间和增加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且存在增加气道拈膜损伤的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与安全
    自我主导心肺复苏培训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中的应用
    郑敏 甘秀妮
    2020 (2):  175-177. 
    摘要 ( 138 )   PDF(626KB) ( 88 )  
    目的评价自我主导心肺复苏培训和导师主导心肺复苏培训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中的应用效果和接受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1月一2019年4月6批次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救部两院区实习的护理本科实习生95名为研究对象,以密闭信封法随机分组,分别实施2h的自我主导心肺复苏培训(试验组,n=48)和导师主导心肺复苏培训(对照组,n=47),并在培训后即刻和第7天统计操作得分,在培训后即刻通过问卷调查培训态度。结果在操作得分方面,两组在培训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培训态度方面,自我主导培训的接受意愿100%,而对照组有12名实习生选择“我希望有不同的培训模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对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自我主导的心肺复苏培训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培训方式,且普遍接受。但是否适用于其他学历层次的护理实习生还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人体力学原理在移动救护车中实施心肺复苏的实践
    简钢仁 郑若菲 王圣芳 闫素梅 苏丽丽
    2020 (2):  178-181. 
    摘要 ( 97 )   PDF(2034KB) ( 128 )  
    目的探讨人体力学原理在移动救护车中实施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从福建省某急救中心抽取40名医护急救小组人员,按照随机数字表产生的随机序列顺序编码,密封在不透光的信封中,一式2份,医生、护士分别按照顺序打开信封,信封数字相同的医生护士组成团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0组人员。试验组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在移动救护车内对复苏安妮进行团队心肺复苏;对照组则以常规方法在移动救护车内对同一具复苏安妮进行团队心肺复苏;复苏时间均为8 min。结果试验组在每人每分钟按压次数、按压位置正确次数、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廓完全回弹次数、胸外按压分数达标率、通气次数、正确通气次数、意外伤害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移动救护车中正确利用人体力学原理实施心肺复苏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质量,进而提高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转运复苏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相关性低体温的研究进展
    伍姣
    2020 (2):  182-185. 
    摘要 ( 191 )   PDF(614KB) ( 334 )  

    对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相关性低体温的临床应用、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者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相关性低体温的认识与重视.并对非治疗性低体温的有效干预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坛
    从破窗理论谈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
    蒲秋霞 李红伟 李虹静 杨龙文 张龙梅 窦莹环 卫蓉 张婷婷
    2020 (2):  186-189. 
    摘要 ( 129 )   PDF(705KB) ( 128 )  
    2018年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做出了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广大医务人员的优秀业绩,并希望整个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但是医院特别是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事件仍然是层出不穷。本文以破窗理论为指导,回顾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防范措施的现状,旨在对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措施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报告
    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合并脓毒症的护理
    彭影 张素兰 向明芳 牛小娟
    2020 (2):  190-192. 
    摘要 ( 360 )   PDF(617KB) ( 442 )  
    总结1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peogrammed death-1, pd-1)治疗后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应用中心静脉压力监测及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评估心脏前负荷及容量促进液体管理;床旁使用一种吸附性血滤膜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患者体内内毒素,改善器官功能;强化管路管理,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医护协作沟通,给予营养支持及血检预防措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同时加强医护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实施非限制性探视制度,鼓励家属参与患者心理护理。患者入ICU第13天,恢复良好转出ICU。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